從鄉村包圍城市---甜甜圈戰略有助中小企業強佔市場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劉典嚴
期數 / 第114期
從鄉村包圍城市---甜甜圈戰略有助中小企業強佔市場
朗讀:
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中小企業,目前多數轉戰大陸市場;事實上,西進不一定非得選擇一線城市與國際財團力拼,深耕具發展潛力的二、三線城市,更易站穩山頭。
自從台商到中國大陸投資後,多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企業,其中原因之一,在於當初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中小企業,在資金後盾上不如國際企業雄厚,有如螳臂擋車;第二個原因則在於,台灣人多受「上海灘」等故事影響,總以為上海是淘金聖地,只要西進中國,多會選定上海,於是,眾商家盡是擠在沿海大城摧枯拉朽。錢,自然就賺得很辛苦。
就經營面而言,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由於人工貴、廣告開銷大,加上大都市中可供選擇的商品很多,顧客忠誠度不易培養,這些因素對於資本雄厚,可以承擔5 ~ 8年虧損的大企業,或是具科技優勢產業,也許值得;但若本身實力有限,何不從武漢、西安等二、三線城市切入,它們的市場或許小了些,不過,對手也相對少得多,只要先進入市場卡位,日後就容易變成領導龍頭。
甜甜圈策略
創辦於1987年的「娃哈哈」飲料廠,以兒童營養液發跡,後來改成生產純水、果奶、「非常可樂」等產品,至今在上海、廣州、北京等都市,仍敵不過可口可樂等世界級大品牌;雖然如此,娃哈哈在中國「內地」區域,幾乎等同於山寨霸王。
娃哈哈的行銷策略是記取「圍魏救趙」的歷史故事,採用避敵主力、擊其虛弱的「二軍戰略」:一開始即刻意避開一線城市從二級城鎮下手,快速滲透鄉村地區,在極短時間之內就有快速回本的收獲。
倘若娃哈哈直接進軍一線大城,在管銷費用昂貴的情況下,不易讓投資有立竿見影之效;再者,不在一開始就對一線城市產銷,比較不易「驚動」競爭者,畢竟擁有龐大資源的國際級大企業,一般都不會放棄像上海等城市的大市場。
娃哈哈避開一線城市從二級城鎮下手的行銷做法,目的在於看重未來還能發揮「鄉村包圍城市」的效果。當年,宏碁電腦即依此策略,先往中東、東歐、南美等區域發展,最後才得以順利切入科技泰斗美國市場。再看台灣藥酒飲料市場,過去保力達B是台灣境內第一品牌,後起的維士比為避其鋒芒,經過市場調查發現,保力達B的通路集中在台北、高雄等大都會,而居中的嘉義因地理位置尷尬、人口少,服務較差且經常缺貨,激起維士比先從嘉義扎根,繼而拓荒屏東、花蓮等處,並與當時多舖貨於藥房、超市的保力達B錯開,改走檳榔攤通路,再以周潤發領軍勞工朋友在廣告中一同喚喊「福氣啦」,贏取基層人士認同,終於成功揮軍台北等大城,後來居上,躍昇台灣保健補液的盟主。
這種預先在次要點縝密埋伏,待自身競爭力及市場率提升,才聚資鞏固週邊實力,往中心地帶與強敵一較高下的方法,由於佈陣形狀很像甜甜圈,美國人謂為「甜甜圈」戰略。近來台灣人惶恐於加入WTO後所可能面臨的種種危機,不論根留台灣或西進神洲,像是健身、醫療、物流等服務業,均存在著方興未艾的利基,如此「小魚翻身吃大魚」法則,堪供弱勢商家生存參考。
(本文作者為育達商業技術學院行銷流通系講師)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