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線不見了,下線當自強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62期
上線不見了,下線當自強
朗讀:
直銷組織就像個大家庭,由上、下線及旁線組成,而完全由上線負責引導、提供下線援助。
對一個直銷人而言,尤其是直銷新鮮人,當遇到挫折或低潮時,非常需要上線的支持。上線儼如一個關懷、鼓勵、輔導下線成長的大家長,上線的優劣,幾乎決定了下線的成功與失敗。
上線消失影響不大
因此上下兩線可說是息息相關。然而並非每位直銷人都有盡責的上線在帶領著;遇上不盡責的上線,或上線不見了,身為直銷人,尤其是直銷新鮮人該怎麼辦?又會有什麼影響?
與會者一致認為,如果上線消失了,影響是有,但並不嚴重,因為現在的直銷業,上線的角色其實已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則是公司的教育訓練。
游永濟認為,現在的直銷組織帶領方面,多強調讓新鮮人的信心建立在公司、產品、制度、教育、系統、文化、精神等,而非把注意力放在上線身上。因此,上線不見了,對直銷人的影響應該是因人而異。
他表示,一個新朋友會參加直銷事業的原因有二:
1.有需求:認為該事業能幫助自己解決特別是經濟方面的問題。
2.對上線的信任度:對一個直銷新鮮人而言,上線不見了,必然會受到打擊,新鮮人會質疑上線當初推薦時的承諾,更有可能因此成為直銷的反對份子。相反的,游永濟認為,這也是個很好的機會,沒有了上線,直銷人雖少了一個學習對象,卻多了一個成長的機會,一者讓人被磨練得更有鬥志;另一者馬上夭折,端視直銷人自己的心態。
葉德權也認為人有求生、往上爬的本能,上線不在,或許對少部份人會有影響,但對於真正有志從事直銷的人則影響不大。他以為最重要的是直銷人本身要自立、自主、自信,則不難成為一隻直銷老鷹。
許俊忠與蔡美信也補充道,現在的直銷業,上線只權充媒婆角色,安排下線「嫁」給公司而已。上線不在,對一個直銷新鮮人是會有打擊,但他的成長與石,則端視環境。如果公司能夠提供完整的教育訓練,新生命一樣能茁壯成長。
上線不在,還有上上線
陳杰森表示,上線不在了還有上上線在,直銷人能不能茁壯成長,上線的存在並非最重要,重要的是直銷人本身是否夠積極,上線不在,他仍可積極往上找上上線、積極透過錄音帶等激勵課程,自我成長。
綜合各家說法,上線不在時對下線的影響因人而異,而最重要的是,直銷人如果有志在直銷業界發展,就該懂得尋求資源、自立自強。
與會者也一致認為,直銷人的心態最重要,先要不斷強化自己對直銷事業的認同,相信直銷可以幫助自己達成理想和願望。游永濟和許俊忠則認為,如此一來,直銷人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推動力,讓自己攀上高峰。
游永濟同時表示,少了上線,就像缺少了一位訊息提供者。面對日新月異的資訊爆炸時代,直銷人更應積極主動地與公司保持緊密連繫,參與各項輔助課程,多閱讀直銷資訊,利用刊物、錄音帶、錄影帶促使自己快速成長。
在直銷業裡,下線沒有權力選擇上線。但是在準備踏入直銷界之前,如果你渴望成為直銷高手,你應當先評估你的介紹人,是不是一個好上線?
評估的方法歸納如下:
1.從介紹人的談吐、智慧、直銷成就及耕耘時間來衡量。
2.是否十年如一日,經常以身作則,隨時給與支援。
3.上線對家庭的觀念。
其實,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上下線之間的關係,很難完美,蔡美信表示,最重要是選志同道合者,借助對方的實力與經驗,讓自己少走冤枉路。陳杰森認為,一個成功的直銷人,不要只一味要求「上線能為你做什麼?」,也應反問自己:「你又能為上線做什麼?」上下線應該是互動互助、一同開創春天。
今天的直銷業與早期大有不同,上線的角色扮演亦與過去有異,如果要讓組織蓬勃,讓組織裡的每個直銷人都得到很好的發展,公司的教育訓練以及直銷人的成功欲望與參加動機,才是最重要的。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