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隨地做防曬-向紫外線說NO!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ROME
期數 / 第114期
隨時隨地做防曬-向紫外線說NO!
朗讀:
防曬不只是美白,更是抗癌的基本動作;依照紫外線的強弱,有6大防曬基本要點,其中對防曬乳的選擇,消費者要依據自己的膚質、從事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屬於季節性的防曬話題,每到夏季就特別受矚目。其實,防曬是不分男女老少和四季變化,從6個月以上的嬰兒到百齡人瑞,不論陰天、雨天、豔陽天,都要隨時隨地不斷對「日」抗戰。
防曬6大基本要點
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指出,紫外線對皮膚會造成急性和慢性的2種反應。前者會造成皮膚發紅、疼痛、變黑及增加表皮厚度;後者則會造成肌膚老化、導致皮膚癌前期及癌症變化等。另外,紫外線曝曬過量,還會造成眼睛白內障及免疫系統病變。
一般來說,因季節、時間、高(低)緯度、雲層、臭氧層和地表的反射等因素,均會影響紫外線強度;因此,依照紫外線指數(UVI, Ultra Violet Index)的強弱,防曬措施可分為6級:
一、 微量級(指數0 ~ 2):帽子或陽傘。
二、 低量級(指數3 ~ 4):帽子或陽傘、防曬乳。
三、 中量級(指數5 ~ 6):帽子或陽傘、防曬乳、太陽眼鏡和盡量待在陰涼處。
四、 過量級(指數7 ~ 9):帽子、陽傘、防曬乳、太陽眼鏡、盡量待在陰涼處、長袖薄衣服和10 ~
1.點最好不外出。
五、 危險級(指數10 ~
1.):帽子、陽傘、防曬乳、太陽眼鏡、盡量待在陰涼處、長袖薄衣服和10 ~
1.點最好不外出。
依照個人膚質、需要、選擇防曬乳
在對紫外線的防預措施中,「防曬乳」成為重點產品,也是每年夏季廠商的必爭之地。防曬乳主要的功能是隔絕中長波紫外線(UVA、UVB)和紅外線,不讓肌膚曬傷、老化或產生病變,同時維持原來膚色;防曬乳中的SPF(Sun Protection Factor,防曬係數)是由測試MED(Minimal Erythema Dose,皮膚最低致紅量)而來,主要針對UVB中的B光對皮膚曬紅曬傷的反應;PA則是抵禦A光,分的等級為+、++、+++3個(+越多防禦能力越強)。
目前市場上,防曬乳成份分為化學性與物理性2種,前者容易被肌膚吸收,具刺激性,擦拭在肌膚的感覺比較清爽;後者,可以阻隔所有紫外線和可見光,但較不透氣,對皮膚負擔較重。
沙鹿童綜合醫院皮膚科主任馬韶音表示,選擇適合的防曬品可以避免肌膚受到傷害。選購時,除要注意防曬係數(SPF)之外,還要考慮自己將從事的活動和膚質。中性或油性皮膚以親水性防曬品為主,乾性皮膚則以親脂性為防曬品;膚色較淡、容易曬傷(黑)者,選擇SPF較高者,膚色較深、不容易曬傷(黑)者,可選擇SPF較低者。
若依從事活動區分,要在太陽底下工作者,可選SPF15以上的親水性防曬品;若要運動、游泳,則可以選擇較能附著皮膚的親脂性產品;上班族則以SPF8或SPF15為主的防曬品預防曬黑。馬韶音表示,不論是何種成份的防曬品,最好每隔2 ~ 3小時補強一次,以持續原有的防曬效用。
遠離夏日紫外線,防曬如何做?以下6大守則可供參考:
一、 外出前30分鐘抹上適合自己膚質的防曬產品。
二、 準備帽子、傘、薄長袖和太陽眼鏡,以抵抗豔陽;撐傘遮陽時,要注意陽光反射。
三、 在上午10點 ~ 下午2點盡量避免外出。
四、 在室外活動每2 ~ 3小時要隨時補擦防曬乳乙次;上班族則在上、下班和中午外出午餐時各擦防曬乳乙次。
五、 陰天最容易曬黑,防曬是不分季節、時間和天氣。
六、 防曬不分男女老幼,應從小擁有正確防曬觀念。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