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誤區,直銷百分百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范揚松
期數 / 第58期
走出誤區,直銷百分百
朗讀:
台灣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日前將12家「雙軌制」直銷業者全數移送司法機構偵辦;其中新邁、安泰興等8家公司因違法情節重大,被處以50萬元罰鍰並勒令歇業;雙蓮勝、亞世盟等4家則被要求立即停止不當直銷行為。
此次事件實乃冰山一角,潛藏在直銷中的不當技倆、神話與騙術仍不斷蔓延。這股歪風不僅發生在台灣,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地因台灣直銷商滲透力特強,不少廠家或個人已轉進這些地區,活動甚至熱烈猖獗,更似一顆不定時炸彈般,隨時都有引爆的可能。
擦亮雙眼看直銷
面對直銷亂象,從事直銷事業的朋友,必須回歸基本面分析,跨越誤區選擇績優股(公司)才可能日積月累,日進有功;若一味追求波段行情殺進殺出,在技術分析層面已團團轉,汲汲於一時得失,卻不知道何時崩盤,則永遠只是幫助主力抬轎的散戶。
不論個人、組織或企業,經過衝擊之後,面對各種直銷陷阱與誤區,更需要冷靜客觀的態度,才能突破各種迷障。以下逐一剖析最常見的陷阱與誤區:
誤區一:我加入的是直銷不是老鼠會。
天底下沒有任何一家非法直銷公司會自稱是老鼠會,它們不採一般晉級中經理、鑽石、翡翠等必須的名稱,而以批發商、代理商、經銷商等名義,讓你毫無戒心踏入陷阱,還慶辛自已從事的不是直銷,更不是拉人頭的老鼠會,而是一個絕無僅有的偉大事業。
誤區二:利用人際關係倍增業績與收入。
很多創業說明會都會舉打電話通知625個會員的故事,來說明快速擴張組織網路的道理:若以一通又一通的電話告知訊息,一通電若花三分鐘總共得花費31小時又15分鐘,而運用組織層級方式,先連絡5個,再由這5個各別通知5位會員,層層聯絡,只需一個小時即全部聯絡完畢。直銷常以此例證明快速致富的原理。
可是學理是一回事,實際又是一回事,純粹數學邏輯推理並不是真實人生;人性中有很多弱點需要克服,所有下線豈能完全複製;此外,有了「理論」依據,設定了目標,若方法不對、程序不對,失敗也是必然的。因此,以上的數學推演是一個迷魂陣,倍增業績與收入也只是空中樓閣。
誤區三:直銷就是傳來傳去地銷售產品。
許多人認為直銷就是一個產品從A到B,B到C,C到D不斷地傳遞,價格也因此層層加碼。這是一個誤解。一般而言,商品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價格,不論銷到何處均以此為準則,否則任意加價豈不弄得天下大亂,公司又怎能長久生存下去。
直銷的傳字,只是意味著訊息的傳遞和經銷商之間關係的延續,並非指商品的運動,而商品運動的重點在銷售,銷售才是直銷的本質;捨去銷售而想「傳來傳去」獲利,無疑是拉人頭的老鼠會。因此銷售才是直銷的根本。
非法合法不能光用聽的
誤區四:直銷就是做批發商、代理商。
很多公司聲稱:「我們是做批發、代理,而非直銷。」但事實上根本是做直銷甚至非法勾當!一般而言,批發商與代理商在商業活動中,與供貨廠商沒有隸屬關係,彼此為獨立法人。但直銷本質在於零售,存在的基礎在向最終消費者銷售產品;其次直銷商與直銷公司之間雖然沒有直接僱佣關係,但直銷商的活動規範與運作制度體系是依照直銷公司來訂定的,且直銷商在直銷公司提供服務之下獲取收入,公司與直銷商的活動實際上是密不可分的。
誤區五:直銷是無風險,無投資而有收益的事業。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直銷是沒有風險、無本萬利的事業」、「直銷是繼股票、房地產、期貨之後,最後的一個致富良機」這些慷慨陳辭不陌生吧?但是直銷果真是神仙生意,不需要投資嗎?
加入直銷必須繳納手續費購買資料袋、輔銷工具,甚至售價不低的產品,這是有形的;無形的投入更多,大量心力、時間、體力的勞動成本,若以同樣的時間去從事其他工作會有一定的報酬,因此必須將之列入機會成本的損失。
至於有沒有風險?這與個人機遇有關,有人回收多有人回收少,能獲得利益的總是少數,不能以個體推為總體來誇大直銷。
誤區六:直銷將是21世紀最重要的商業活動。
這是許多直銷公司的宣傳詞,也是進行說服時的話術。每種銷售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各有共適性與生存的基礎;直銷在商品種類、銷售對象和存在的經濟條件上,都有其缺點,直銷不可能獨霸江山,但至少是百花齊放中的一枝,需要的可能是更多的學習與借助其他銷售形式的策略與技巧。
用心受感受直銷真諦
誤區七:國外50%~60%商品透過直(傳)銷銷售。
這又是一種的誇大的說法,而且有將錯就錯的嫌疑!
國外所指的Direct Selling並非我們所指的直銷、直銷,它包含的範很廣,幾乎所有以「人員推銷」為特徵的銷售行為均包括在內,如:汽車銷售、保險等。
其次的誤解是把某個行業的比重當作整個直銷業的比重,如保健品、百科全書確實佔比率很高,但並非所有商品都如此,不能將特例放大來推估整個直銷市場。
有心人更將直銷視為直銷,隨上述推論,加油添醋地往自己臉上貼金,結果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直銷在美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才有百分之一的市場佔有率,且比重增加並不明顯,這正是數字邏輯與社會邏輯不同之處。
誤區八:美國百萬富翁中20%憑藉直銷致富。
這個誤謬與上一個錯誤推論有關。憑藉推銷而達年收入百萬美元者不是沒有,經過數年努力而累積成百萬美元富翁者亦不在少數,但誰也不能確實指出20%是如何算出來的。在美國直銷業中,每年收入5,000美元以上的直銷商佔總數的10%,而5,000美元只不過是美國1~2月的平均收入而已。
嚴格說來,以直銷所要付出的辛苦代價來看,不能算是高收入的工作。過度把個人或收入英雄化、偶像化、神聖化是很危險的,過高的期望可能帶來一陣狂熱,但隨之而來便是挫折與失望。尤其在創業說明會中的集體催眠、集體亢奮後,時常得面臨「好夢由來最易醒」的結局。
以上所談的誤區與陷阱只是較為普遍流傳的,至於零售商品時過度誇大效果、或以假亂真、標示不清、作假見證;反覆誇大收入、工作輕鬆以誘人入會;在組織拓展上,搶線挖線找捷徑、上線以下線會員為籌碼談條件、帶線跳糟等……,都是投入直銷者可能面臨的誤區。
「神祇、惡魔、撒旦」三位一體的直銷制度,必須攤在陽光下,讓法令規範來檢驗它的運作與真實,否則在陰影裡只會餵養非法直銷公司成為另一種啃噬人心的妖魔。規範下的直銷活動是未來不可忽略的銷售力量,我們必須重視它,珍惜它和善用它。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