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特質,夥伴的心不難猜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68期
掌握特質,夥伴的心不難猜
朗讀:
陌生推薦是永續直銷事業的必經之路,在龐大的陌生人口中,有人排斥直銷、有人深受直銷吸引;有人加入直銷只為了使用品質良好的產品、有人卻是因著誘人的事業機會而來;有人天生就是隻大老鷹,有人再怎麼輔導也只能當個消費者。
各式各樣的人,全等著直銷夥伴們全往開發,但在開發、拓展陌生市場之後,接著要做的便是輔導新進的直銷新兵,將之做一妥善的分類,提供消費型直銷商令人滿意的售後服務及產品使用訊息,給予事業型直銷商完善的經營Know-how,以幫助其盡快進入狀況,雙方各司其職,發揮最大戰力。
掌握特質方法良多
依據消費型及事業型直銷商不同的需求,自然得給予不同的服務,但在提供服務之前,該如何分辨直銷商的類型,卻是一個問題,若錯判了直銷商的類別,您可能會錯失一隻大老鷹,或令只想消費產品的夥伴倍感壓力。因此,能夠迅速且確實地分辨新進夥伴類型,將對直銷商的事業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做分類之前,自然先得掌握下線的人格特質,在這個階段中,有人靠星座幫助其了解下線,也有人以面相、姓名學等特殊研究做為認知的依據,但這些方法是否有效?以此為分辨下線特質的方法,其準確度又如何呢?
賴宗漢略通姓名學,初次見面時,他會依對方的姓名判斷其個性,準確度可達到85%。雖然能夠快速地了解下線的個性,但賴宗漢並不會以此做為推薦的絕對依據,更不會因為推算對方個性內向,便認定其不適合從事直銷工作而不予推薦。他表示,個性特質只是一個參考,也是上線輔導下線的依據。
在賴宗漢的觀念中以為,只要知道自己的問題癥結何在,再加以適當修正,任何個性的人都可以成為領導者。更重要的是,下線是不是願意與他人分享、是不是真的想成功;因為下線的想法與態度才是影響事業格局的要素,能力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洪松年對面相學略有研究,他表示,對面相深入了解後,可幫助直銷商掌握溝通時切入的方法,例如可由面相看出A的疑心重,必須先取得其信任,才有可能使A全心投入事業中;或是判斷B對新事物的接受度較高,因此可能比較容易接受直銷等等。
而依面相學來論,眼神是判定一個人最重要的依據,在談話過程中,若對方的眼神飄浮不定、東張西望,洪松年認為,此時不妨停止溝通,與之閒話家常,因為對方心不在此,再用心也是白搭,不如給對方留下個好印象。
洪松年以面相識人的經驗表示,任何事並無絕對,面相學亦同,判斷時也有可能出錯,若加上對陽的直覺、摒棄希望對方加入的期待,以客觀的立場做出判斷,則可信度可達80%以上。
經驗法則亦是分類依據
在直銷事業中,有人對特殊專長有研究,因而可以利用這些專長做為辨識下線人格特質的依據;但有更大多數的直銷商,其經營的方式完全靠經驗與引導,同樣也能將自己的事業經營的有聲有色。
由於對星座、面相等方式未有研究,因此在從事直銷工作的歷程中,宋月琴以經驗法則做為判定下線類型的依據,在談話過程中,若對方言談積極正極、對未來充滿期許,宋月琴便認為其可塑性較高;若只是一味耽溺於過去,便判斷對方不易成功。
陳慈德以對方做事是否「阿莎力」為分類依據,他認為,成大事的人做事絕不拖泥帶水,會因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苦思良久、不知如何做決定的人,可能比較適合做一個消費者。陳慈德認為,要在極短的時間內了解一個人確實有其困難度,初識時所下的判斷與對方的真實個性絕對有差距,必須靠日後的深入接觸加以導正。
人格特質固然是區分消費型及事業型直銷商的依據,但若輔導得當,消費型直銷商也有可能以經營直銷事業為其終身職志,究竟人格特質在直銷事業中佔有何種影響?
特質非影響事業的關鍵
邱光森指出,直銷是適合每一個人的事業體,但在這個領域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成功;他認為,成功的因素並不在於直銷商原本就具有的特質,因為特質是可以被教育、訓練出來的,只要公司、上線讓下線體認,直銷事業能幫助其實踐夢想,並給予完善的經驗傳承,相信下線必定會戮力以赴;只要下線真心想要這個事業,消費者型直銷商也有可能成為領袖。
石聖陽表示,直銷是個注重分享的事業,成功奠基於直銷商不斷的分享,或是分享產品、或是分享事業機會,也就在分享的過程,開展倍增市場的效力;基於此,石聖陽認為,一個直銷商最應該具備、會影響事業格局的特質應該是熱忱,具有些一特質,直銷商才能不畏挫折、勇於熱情分享。而具備熱忱的要件後,輔之以完善、正確的教育訓練,才能夠走上成功的道路。
而在分享產品與事業機會時,掌握洽談者的人格特質,以便挑選最適合的溝通方式;推薦新人後,因其人格特質做為區分直銷商類型的依據,以上兩個階段中,人格特質皆扮演著參考指標的角色,但在直銷事業的發展過程裏,人格特質卻不是影響事業格局的最重要因素,後續的心態調整、教育訓練才是致使成功的關鍵點。
雖然發揮的影響不若之前,但教育講求「因材施教」,領袖輔導下線時,自然得先洞悉下線的「材」為何,才能「施教」,而這裏所指稱的「材」,指的也正是人格特質。
邱光森表示,不論面對的是何種特質的下線,溝通及引導都是輔導的大原則,透過溝通與引導,讓上線理解下線的需求及問題點,才能對症下藥、因材施教。
然而,由於個人經驗有限,一個領導者絕對無法面面俱到、深入瞭解每一個下線,所提供的作業方式,也未必能切中每一個下線的特質,因此,邱光森會運用組織的力量輔導下線,例如,請曾經在保險業成功的旁線夥伴,幫忙輔導同樣來自保險業的下線,如此的作法,更能符合針對不同特質的下線,提供不同輔導的作法。
石聖陽也認可邱光森「易子而教」的作法,畢竟來自同一領域、同一屬性的人比較容易相互契合,而直銷業更應掌握人性,依直銷商的層級提供不同階段的教育。
輔導手法因人而異
雖然不以直銷商的特質做為推薦與否的依據,但在輔導直銷商時,賴宗漢卻會運用特質而給予下線不同的教育方式。因為他認為,只要具有熱忱,便可以加入直銷事業;只要靠教育,直銷商便可以成器,但在教育的過程中,若能依據下線的特質,該婉轉輔導的便婉轉輔導;該嚴詞厲色的便嚴詞厲色,輔導的效果將更為彰顯。
林婉嬿覺得,因材施教是必要的,但每個人的特質都不盡相同,輔導的方式仍須審慎考量。現階段而言,她以直銷商加入的目的,做為因材施教的歸類標準
林婉嬿表示,每個人加入直銷的原因都不同、希望獲得的夢想也不同,因此在輔導直銷商、激發其潛力時,上線應視下線不同的需要,教他如何去釣他想釣的魚、幫助他獲取他想得到的。就短期而言,上線可以先幫助下線達成短期目標,待目標實踐後,下線對直銷事業才會具有信心,願意全力衝刺,進而激發個人的潛能。
陳慈德強調,輔導下線必須先著重於大原則的建立,就他個人而言,他輔導的大原則便是以身作則,先樹立在下線心中的榜樣,接著,才依下線的人格特質作適度的輔導修正,例如遇上多慮型的下線,便得告知他時效性的重要,若凡事拖拖拉拉,只會造成商機的延宕;反之,若遇上衝動型的下線,就必須教下線冷靜,凡事留待明天再做決定,以免因一時衝動而做下錯誤的判斷。
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上的人有千百種,有人對發展事業興致勃勃,有人卻只想安安份份地當個消費者,面對不同的夥伴,領袖若能快速且確實地分辨出何為事業型夥伴、誰是消費型下線,並分別傳授不同的教育訓練及產品知識,對輔導下線、發展組織而言,將可節省許多時間與心力。
而快速分辨事業型及消費型直銷商的方法很多,一般多以人格特質為區分方式,星座、血型、姓名學、面相學、或經驗法則都是可儘速掌握直銷商人格特質的參考,惟需注意的是,在分類前,直銷領袖必得秉持客觀的立場,不因心中預存期待而硬把只肯用產品的人歸類為事業型直銷商。
而除了做為直銷商類型的分類依據外,人格特質亦是領袖輔導下線的輔助工具,一旦充份了解下線,上線便可以此為依據,知悉應以鐵的紀律,抑或愛的教育做為輔導特定下線的最高指導原則,懂得對症下藥,相信領袖在輔導時更能得心應手。
藉由掌握下線特質,再對症下藥的輔導方式確實能更快收到教育的成效,但綜觀來說,在直銷產業中,人格特質並非成功的完全依據,其實,只要心態觀念正確,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此領域中,一圓自己的夢想。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