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分享開創機緣
分類 / 激勵文摘
作者 / 林榮茂
期數 / 第41期
善用分享開創機緣
朗讀:
在忙碌的工商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變得簡單、迅速,甚至不用會面只要透過電話、傳真或網際網路等就能溝通。表面上來看,溝通似乎變得更有效率了,可是,卻因此而不深入,難以交心。然而,宗教團體的活躍帶動了人際互動的溫馨、活潑,給生活添加感性色彩,人們滿心歡喜地參與各項活動,奉獻己力幫助他人,且樂於將內心的感受與感動和他人分享,希望帶給眾人一份安詳和快樂。這種情懷正不斷地往社會各個角落擴散。
自從'92年直銷產業得以邁入正軌,促使許多企業和個人投入直銷事業,這幾年來台灣直銷業的進步大家有目共睹,也遠遠超越世界各國直銷業的成長。在更多人口投入直銷事業的同時,已帶動社會積極的正面風氣;因為直銷講求「你好我好」的雙贏理念,讓各階層人士不斷地再成長,這種先利人再利己的做法和宗教推廣的理念十分相近。因此,直銷事業勢必如水般地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當然,這一切必須是以好口碑為前提,包括好產品、好背景、好服務、好理念、好制度及好的未來等等。而好的口碑就自然會激起我們「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的動機。
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
這是一句大家朗朗上口的廣告名言。的確,真正的好東西會讓你忍不住要與人分享;就如同你若品嚐到好吃的名產,你會多買一些或自己捨不得吃,帶回去與親朋好友分享,而當親朋好友正在分享也肯定好吃時,你會滿心歡喜、無限快樂。所以在分享之前,如果你已品嚐或使用了這項名產,這種親身的體驗會讓你產生信心,進而樂意分享,使分享的品質與你的人格相吻合。
而分享並非只局限已是朋友的對象。心態上若能換個角度,把顧客當朋友廣結善緣,則無論熟識與曾,只要你有心、用心地經營,則大家都是好朋友,換句話說,可分享的對象便無限延伸。
真誠分享打動人心
欲做好分享的動作,需要十分用心,茲說明如下:
1.主動心:所謂「有機未必然,無機必不然。」在拓展直銷事業的過程中,一切要主動;因為自主、自由的事業須主動出擊,固然不可能百發百中,但總是機會,不放棄任何機會是很重要的。
2.誠心:表達分享的過程中,應發自內心的真誠,從行為語言、眼神表情中讓對方真實感受到你的誠意,如此才能感動對方,進而肯定你不是在騙他。
3.信心:對產品應有絕對的信心才進行分享。也就是以親身體驗再加上他人的各種見證做整體分享。絕對的信心可使你在分享時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和熱力。
4.柔軟心:在分享的過程中,真實的小故事最讓人印象深刻,而感人的歷程較易產生共鳴。在直銷公司的表揚大會中,經常會有熱淚盈眶的畫面,述說如何從挫折、失敗中站起來;又如何從被瞧不起、被拒絕往來的角色中蛻變為深受歡迎的直銷人。這種失敗、困苦的經歷也能激發潛能。因此,以柔軟的心分享感性,以感人的故事分享心得容易交到朋友,更延伸了分享的內涵。
分享大忌須注意
分享時的注意事項有下列5點:
1.不是親身體驗的心得:光是道聽途說或閱讀而來,沒有經過思考轉化和嘗試,則分享必不生動且不真實具體,若遇上突發狀況則應付不來,造成信心危機。
2.與事實不符:受時間、空間的影響,見證、分享應掌握事實變化,切忌紙上談兵、人云亦云。
3.選錯對象和時機:和剛從事直銷的人分享應盡量簡單明瞭;和直銷領袖則以組織運作心得較適合,不可混雜一起,造成分享反效果。時機也應選在對方可靜下心來的時候,否則事倍功半。
4.事前準備不周,毫無重點:往往上台分享的人會說,因為臨時被點名分享,也不知該說什麼,要說的都被說完,總之謝謝上線、謝謝大家,然後下台一鞠躬。這是最差勁、最不負責任的分享,也顯示主辦策劃者的過於草率。
5.呆板、公式化:一成不變的分享模式或太標準化的分享流程缺乏活力,當然就不能打動人心。
做個樂於分享的夥伴
在接觸各類的直銷夥伴時,發現個性與分享的頻率高低有極大關係。曾見過一位中年家庭主婦,毫無社會工作經歷,卻因為樂於與人交往,無意中在菜市場與各攤老闆聊起產品,並不斷分享快樂成就,她把所有的喜悅與成長心得天天帶去市場與大家分享,無形中被感染的人越來越多,她也樂於天天去市場走動,深深享受著人生被需要的價值感,如今她是個頗具組織規模的直銷領袖了。從事直銷並不難,只要你樂於分享,隨時分享,則你已踏出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了。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