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生活需要調節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114期

    生活需要調節


朗讀:

生活中雖然總有許多問題待解決,但與其苦惱焦慮,不如轉換心態,借「休閒」來自我調劑,如此生活才有樂趣。
有些人比較悲觀,認為人生是製造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等到年歲老大,回頭一看,才發現「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不想做庸人,所以總是從多種角度觀察社會現象。譬如,半年以來一直引起大家關心的話題中,有「樂透公益彩券」的發行,當它形成熱潮時,難免受到一些指責,說什麼賭風太盛,給人空幻的希望、樂透其實是「苦透」、公益竟成「公害」等等。但是,如果購買彩券的人太少,負責銷售的弱勢者又發出不平之鳴,認為生計受到影響,並且也因而減少社會福利的經費。
我在美國及歐洲都住過一段時間,看到他們早就有類似的機制,讓百姓試試手氣、賭賭運氣。這是常態生活的一個項目,就像有人去路邊喝咖啡,也有人去證券所買股票一樣。你要衡量自己的財力與需求,一方面願者上鉤,另一方面願賭服輸。背後的預設是:這是一個成熟的社會,而百姓也能進行獨立自主的活動。
問題是:橘逾淮而為枳。任何東西到了台灣都可能變質。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就需要省思問題何在。以樂透彩券來說,新聞媒體的報導是否太誇張?參加購買的民眾是否太狂熱?由此導致的迷信風氣是否太偏頗?然後,有多少人為了購買彩券而滋生家庭及社會問題?這些固然讓人擔心,但任何事都有適應階段,並且,只要發現了問題,就可以試圖對症下藥,設法化解。
樂透彩券其實也有一些好處。我最近搭計程車,都會詢問司機有關經濟是否復甦的問題。這些司機最能直接體察社會的脈動,所給的答案應該有參考價值。結果呢?我的綜合印象是:大家並未清楚察覺經濟復甦,而是對於經濟衰退已經逐漸習慣了,為何能夠逐漸習慣?主要的原因就是樂透彩券的發行,成功的轉移了大家的注意力。每週開獎二次總能引起許多人的興趣,開獎之後對數字的沈思與猜測也可以打發一兩天無聊的時光;然後一轉眼,下一期的機會又上門了。

「休閒」讓生活更有趣
希望旋起旋滅,最後如果不能回歸平常心,就很可能陷入虛無主義的心態,覺得人生無常,一切都是命運在主導,自己的人生只是浮萍一片,談不上什麼意義。這種情況尚未出現,所以將來的走向是平常心還是虛無心,仍有一個調整的機會。如果沒有把握此一機會進行適當的宣導與教育,那才是讓人擔心的事啊!
我認為最關鍵的概念是「休閒」。我們受教育時,所學的主要是如何工作,對於如何休閒大都不太在意。離開學校以後,才發現:決定生活品質的,其實是休閒。如果說,工作是自我實現,那麼,休閒就是自我超越。在自我實現時,難免有壓力存在,即使事業再有成就,依然是困陷於某種網羅中。但是,休閒則不同,它給人恢復完整自我的機會。譬如,我上班時是個課長,下班之後才恢復全方位的人,可以妥善經營家庭、友誼、興趣、嗜好,可以自由參與社團活動,當然更可以在欣賞藝文方面突顯自己獨特的品味。這時所謂的自我超越是漸進式的,首先超越了工作與成就的考量,隨之超越了親友的小圈圈,接著再超越視聽享受,產生「關照自己人生」的心得。如果機緣成熟,還可能加入宗教團體,使超越的動力延伸到命運與生死之外。
如果能有完整的休閒觀念,生活必定更為豐富有趣。這時上街看到樂透銷售站,買它一兩張當成「娛樂」,想到公車上的廣告看板有「看到的人都是受益人」,心中應是既輕鬆又愉快嗎?我的意思是,人的生活需要調節,而樂透也是選項之一,它沒有理由帶來困擾與煩腦。如果能有這樣的理解,將來可以容納更多類似的玩意。如果沒有這種認識,不但無法接納樂透,恐怕生活中的樂趣也將越來越少了。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行動能力-馬友友的音樂花園

欣賞友誼

莊子談算命

'96年直銷重大新聞事件總回顧

體驗行銷要能營造出動人的感受

激勵是領導藝術

打敗自己才能開創商機

建立信賴下的合作關係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新車的啟示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