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人必學武藝:說服行銷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劉文英
期數 / 第121期
行銷人必學武藝:說服行銷
朗讀:
做為一個行銷人,最主要的工作大概就是說服我們的顧客,讓顧客認識產品的好處,進而產生購買的念頭。因此,說服可說是行銷人最需要掌握的一項能力。
「說服」聽起來好像是一項了不起的能力,但是其實我們從小就從觀察成人們的溝通,以及從自己與成人的互動中學習到說服他人的方法。例如小嬰兒在與照護者互動的經驗中,學習到成人通常對於嬰兒的哭聲很敏感;只要小嬰兒發出哭聲,不管是肚子餓了、尿布溼了,甚至是出現在眼前的陌生人感覺討厭,小嬰兒只要發出哭聲,大人就會趕快處理。幾次下來,經驗告訴小嬰兒,哭聲是說服大人的好方法。
當然,我們無法一直依賴號啕大哭來說服他人,脫離嬰兒時期後,我們開始觀察其他人如何能夠藉由說服,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從要求同學借我們橡皮擦到要求老闆替我們加薪,我們學到從說之以理到服之以德的各種策略來說服他人。但是,有些時候,我們總是感覺到有些方法別人用的時候好像很有效,但是當我們依樣畫葫蘆時,就不一定這麼有效,這個結果常令人感到迷惑。
也許各位也有類似的經驗,例如小的時候,我們看到妹妹要求父親買昂貴的玩具,看起來妹妹好像沒做什麼特別的舉動,不過是膩在爸爸身旁,跟爸爸撒嬌一會兒而已。第二天,爸爸就把玩具帶回家。然換我們也照本宣科如法炮製,卻可能得不到夢想中的玩具,而是一頓莫名其妙的責備。
成功說服須用對方法
同樣的道理,有時候當我們在向客戶推銷產品時,會參考其他行銷人的方式,採取相同的說服策略向顧客行銷,然而得到的結果就不一定像其他人一樣好。
是我們參考的說服策略不好嗎?還是我們在「拷貝」策略的過程中,遺漏了什麼關鍵事項?許多人在說服他人失敗之後,就會開始十分焦慮的自責、檢討,責怪自己表情不夠誠懇,或是客戶心情不好,可是通常卻找不出什麼具體可供下次改進的答案。其實,要找出說服失敗(或是成功)的原因並不難,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用對方法。
美國研究說服的學者告訴我們,也許別人的說服策略很好,當我們在「依樣畫葫蘆」的步驟上也沒有遺漏任何重要事項,必須要檢視說服的過程,因為要關心的面向不只是說話的內容(message),還要注意是誰說的 (sender)、透過什麼管道(channel)、以及聽眾是誰(receiver)?
因此,如果要找出說服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其實可以用很科學、很有系統的方式,來評估我們說服他人的過程,做為尋找成敗的原因。例如,可以先看看跟客戶的關係,如果這位客戶跟我們不熟,且對我們的產品也沒有多大的印象,這時候應該先在客戶的心中建立對行銷人以及產品的公信力,讓客戶能夠先產生信任感。如果在這個時候,行銷人冒然採用他人說服老客人的策略來說服剛剛認識的客戶,客戶可能對我們的行為、言語產生反感,因為這跟他們預期的行為不符合,對方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一個陌生人要如此熱情的跟我寒暄?結論是,這個人違反人際關係常態的模式。
通常對於這種違反「人之常情」的情況,人們多半會從負面的角度來看待,換句話說,我們非但沒機會讓客戶聽我們說,可能對方還會因我我們的策略而產生敵意。
了解客戶背景,投其所需
除此之外,也要分析一下客戶的背景,對於客戶的社經地位、教育程度、生活經驗都要儘可能了解。一個具有較高教育程度的客戶,可能會比較喜歡高科技式的簡報模式,這類顧客喜歡最新的資訊能以最先進的科學模式表達出來,因此碰到這種客戶時,說服訊息就要選擇以先進的手提電腦,搭配最新的單槍投影機設備,以數字、專家證言這類具體而中性的證據呈現;一般而言,單靠行銷人的口語表達技巧,很難搏得這類高認知、高科技者對於資訊的需要。反之,面對一位教育程度普通,擔任一般性文書工作的職業婦女來說,說一個故事再搭配簡單的數字證據,可能比秀出手提電腦,更能夠讓對方了解到產品的特質。
要成為一個說服行銷高手其實不難,從歐美學者所提出的理論中,我們發現,說服他人是成功或失敗都有跡可循,而關鍵在於我們知不知道到哪裡去找答案。以說服行銷理論做為基礎的檢視方式,應該是目前最有效、最精確的方法。
(本文作者現任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專任助理教授,專長︰說服理論與技巧、人際溝通與談判實務)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