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別人前先管好自己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田旺言
期數 / 第115期
管別人前先管好自己
朗讀:
不論是企業、組織為目標而設立的績效管理,或是新進流行以「數字」大小評斷管理效能。一切的管理都需從「己」出發、從「心」改變,在觀念上以「學習」帶動個人成長;在外表上以「專業」塑造自我形象。
最近在政商企業界常聽到某某官員或企業老闆在談所謂「改革方案」時,講到「有效管理」這4個字。何謂「有效管理」?這4個字並非專有名稱,而是形容詞加上動詞,也就是說,多數人認為,種種的施政或經營不善有絕大部分的原因是「管理」績效不彰,唯有強化管理、有效的管理,才能振衰起敝、起死回生。
「管理」的確是組織或企業運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環,「管理」的定義包括4個相互關聯的功能:計畫、組織、引發動機、控制,當組織(團隊)中的所有人都能在這4大功能的運作下充分發揮實力時,「績效」自然能產出,而產出大過投入越多,就代表管理的成效越好。
「管理」的對象就是企業或組織中的每一個人(別忘了「你」也是其中一份子)。團隊績效要好,團隊中的每一份子都「有份」,而如果每位成員都素質精良、好管理,整體成績必然也不差。同理,若每個人都先管好自己,團隊的經營管理成效,是不是就快速且容易的多。
所以,談「管理」似乎該從「管好自己」開始!但這可不是「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而是著重在個人由內到外觀念與方法的導正;試想,一個衣著邋遢、言語粗俗、動作不雅、丟三落四,處理事情時心不在焉、聽話聽一半,亂無章法、虎頭蛇尾的人,如何讓人期待他有好的表現。
「管理」從「管好自己」開始
舉例來說,一個在學的學生,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講、回家不複習,天天電視、電腦玩到天亮,其在學校的「學習效果」怎麼會好?能混到畢業已屬萬幸;再如有些為人父母者,日常生活習慣隨意率性,居家環境髒亂不堪、三餐作息也不正常,弄得小娃娃成天哭鬧、生病,怪得了誰!或有些上班族,上班一條蟲、下班一條龍,抱著「混」日子心態,弄不清指令、不盡心做事,如何能有創新表現。
簡單來說,「自我管理」就是「做什麼像什麼」,而且要全力以赴,至於該怎麼做?在觀念及方法上建議有以下幾點:塑造專業形象:不論你身在那個行業、扮演何種角色,最重要的就是展現「專業形象」,而此部分還包含三大要點,那就是整齊的儀表、得宜的應對及豐富的內涵。你的外表、談吐與應對是否得宜,就是檢視你是否做好「自我管理」的第一步,這部分無關美醜,也不需要出口成章,重要的是要符合你的角色定位,過與不及都不好。例如,整齊的儀表不是要你全身名牌、得宜的應對包括良好的時間觀念,而豐富的內涵則是指在與人互動中,不會讓人覺得你粗俗不耐、言語乏味。
工作即學習: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是學習,工作尤其是難得的學習經驗。懂得「自我管理」者會珍惜每一次的工作機會,而要成為優秀的團隊份子,還需注意幾個步驟:1.努力耕耘-像海綿般吸收新知、認真學習。
2.不見異思遷-不要「吃在碗裏看在盤裏」,翅膀未長好終究飛不高。
3.不組小圈圈-團隊運作首重互助合作,「跟誰好、跟誰不好」只是幼稚的小學生心態。
4.完成任務-全力以赴,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
5.超越自我-在完成既定任務之餘,不斷學習、挑戰自我。
談「管理」,不如先有效管好自己,把自己訓練成為能融入任何一個團隊的菁英份子,如此,從宏廣的角度來看,已為團隊管理注入了成功基因。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