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知識管理「五化」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陳柏村
期數 / 第102期
應用知識管理「五化」
朗讀:
知識管理到底有沒有用處?很多人抱持不同的看法。贊成的人看的遠,也抓得住趨勢,把它當成靈丹,只要用了它,就可以毫不費力氣的包醫企業百病,並認為就算無病,也可以頭好壯壯,增強體質;反對的人用片面的個人觀念,主觀認為,它是一種教條主義,是一種經驗法則,是舊酒新瓶。
其實,這兩者都非常主觀,看到的都是片面,不是全面。企業在準備導入知識管理時,如果持有以上兩極化的想法,而不稍加注意,並力求改進,就很容易賠了銀子又折損戰力。
將知識管理應用在企業經營上,兩者之間應該要有聯繫,拿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要「有的放矢」。「矢」是箭,是指知識管理;「的」就是靶,指的是企業經營目標。放箭要對準靶,意指知識管理與企業經營目標二者的互動關係。
目前有許多人卻「無的放矢」,亂放一通,根本沒有把知識管理對準企業的需要,讓企業失去提升競爭力的機會。當然也有些人,緊緊的把箭拿在手裏搓來搓去,然後對著它說:「好箭,好箭」,卻老是不願放出去,真正落實到實務應用上,而這樣的人,幾乎不會和知識管理發生關係,即便有再多的知識也無法產生價值。
活化知識管理 朝五方面著手
活化知識管理可朝下列幾個方向進行,以提升競爭力。
一、生活化:從個人的生活、工作等個人化知識管理做起,累積個人的知識存量。一方面將個人的經驗上升到理論,而避免經驗主義的錯誤,另一方面也藉此以創造個人更多創意及附加價值。
二、學習化:邁入21世紀,「創新」愈來愈沒有個人化的影子存在,而是要學習團隊作業,靠一個「大系統」的機制來運作,例如微軟在人類基因的研究,就是虛擬加上實體團隊,應用知識管理的合作例子。
三、制度化:個人的學習加總並不等於組織的學習,因為沒有相乘效果。企業要提高生產力,需將公司知識分類、分級後,儲存在一個大家都看得懂,也很容易取得的虛擬編號檔案中,讓散佈在各地的人員,取得資訊就像翻自己的抽屜一樣方便。
四、創新化:知識社會化、共有化不是企業實施知識管理的目的,畢竟共有化可以藉著資訊科技來快速擴散。反之,企業應從組織共有的客觀知識抽取出來,以產生創新的知識,同時又向客觀實際的應用得到證明及益處,才是知識管理真正的目的。
五、目標化:知識管理不是用來偽裝知識經濟的面孔,而是企業經由知識管理的學理及方法,找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並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最有效果的目標產出。
由個人知識創造,部門的學習及分享,再擴散到整體企業的創新價值,形成一個善性循環的知識價值系統,不失為企業在不景氣大環境中開源與節流的一帖葯方。
(本文作者為天使學園知識長,e-mail:mano@angelnu.com.tw/)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