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直銷公司新典範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廖彩雲
期數 / 第118期
本土直銷公司新典範
朗讀:
有南台灣甲魚王國美譽的加捷公司,目前以每股25元掛牌上櫃,展現其維護品牌形象和用續經營的決心。
以研發、生產甲魚相關機能性食品,採行直銷銷售通路起家的加捷科技公司,在預防保健食品市場商機看好下,於今(2002)年8月8日以每股25元掛牌上櫃(公司資本額6億以下、股票公開發行稱之為「上櫃」),總經理鍾祥鳳說:「公司股票上櫃,將有助公司正面形象提升和未來營運發展。」。
為何直銷公司會朝向股票公開發行之路?鍾祥鳳認為,這是落實永續經營的唯一方法。他表示,1995年公司成立之初,原採經銷方式,將產品批發給藥局,但後來發現,有公司對經銷商收款不易、經銷商對消費者服務不佳兩大缺失,造成總公司營運連連虧損。因此,他積極思考要如何「轉虧為盈」,而改變行銷方式是最佳捷徑。
股票上櫃提升公司正面形象
「因家中有甲魚蛋外銷日本,與高陽社合作經驗,於是到日考察高陽社經營方法;發現如果採取高陽社的直銷模式,服務可以做得更好、收款也沒問題(因為直銷是現金交易、銀貨兩迄),所以回國後轉為直銷經營。」鍾祥鳳認為,直銷制度首重經營方向、制度和產品組合,他花費一段時間設計一套以永續經營為出發點、不囤貨、不削價的制度,完全以「愛心」出發,運用產品讓人健康的影響力讓業績成長。他說:「因為公司獎金制度不能讓直銷商一夕致富,又堅持不以挖角、找老鷹方式奠定基礎的理念,所以經營初期特別辛苦。」。
同時,走上直銷之路讓他深深感覺到,台灣民眾對於直銷排斥性高、共同接受度差,造成鍾祥鳳認為永續經營是突破之鑰,讓民眾「不要因為直銷而反對加捷產品,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公司股票上櫃或上市。」
於是,公司開始將永續經營化為實際行動,落實在每一次認證取得。首先,在公司成立初期,將產品成本、經銷商獎金等一切事宜全部公開化、制度化;其次,是於1997年12月31日通過ISO9002國際品保認證,這是國內第一家以經銷事業整體服務獲得ISO9002,其認證範圍廣闊涵蓋產品品質檢驗、品質管理、經銷商資料管理、公司電腦作業系統管理,以及所有行政工作等;再者,於1998年中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建立一套會計系統,將公司所有帳目清楚、明白呈現在每一位股東、經銷商和員工面前,「完全按照一個公開發行的模式進行」,經過1998、1999兩年的籌畫,於2000年1月10日加捷股票公開發行,鍾祥鳳說,這代表公司所有一切,都接受法令規定,一切依法行事。
依照證管會櫃檯買賣中心規定,上櫃之前需經嚴厲考核規定,公司是如何在不景氣下快速all pass?鍾祥鳳指出,公司股票上櫃前,需證實未來幾年有獲利跡象,也就是每年要有2﹪~
1.﹪盈餘獲利。他說,不景氣其實不影響公司經營,只要依照平常心落實每個經營細節,也因為一步一腳印的務實精神,上櫃過程特別流暢,2002年1月2日上興櫃,同年3月8日婦女節送件、8月8日正式上櫃,鍾祥鳳說,選擇這兩個易記又特別日子,是分別紀念母親和父親,並隨時提醒經銷商常存感恩之心。
或許有很多人問,要上櫃為何不選擇股票行情飆漲的時機點?他表示,這是因為上櫃的目的不是為了賣股票賺錢,而是希望透過這個公開市場,在公司舉凡興建研發教育大樓、國外投資設廠時,可以公開募集資金;產品若要行銷國外,因為上櫃公司而有加分作用,提升國外買者認同度高,以及吸引更多國內消費者,不因直銷而反對加捷產品,就像過去有人喜歡公司產品,但是一談到是直銷商品就毫無理由拒絕,現在卻因公司上櫃正面形象提升,改變他們的想法與做法。
在保健食品和生物科技商品市場看好之際,加捷公司一上櫃股票就被列在生科股,曾引起同業忌妒做出發黑函動作,鍾祥鳳指出,政府對生科股有些基本規定,不是公司想列就一定能獲得許可。他說,撇開公司本身研發的甲魚精、美心強產品之外,其餘的產品都是生科產品,例如有從日本進口的乳酸菌、膠原鈣胜物?、耐糖因子等產品,都是生科產品,所以一天就核定申請」;黑函事件同時帶給鍾祥鳳很大感慨,他認為,21世紀的直銷公司仍擺脫不了以前無法將心胸放大的觀念,讓他有少與外界接觸,只希望將公司經營好的想法。
新科技帶來健康未來
對於未來,鍾祥鳳對於公司多所規劃。在硬體方面,將在明年將增資2億元,以募集市場自由基金方式,興建研發教育大樓,他說,研發教育大樓公用有研發和教育兩方面意義,一是邀請教授、醫生參予研發工作,蒐集各方面資料,研發不同慢性病產品,他強調,研發不僅只是研發產品,最主要是要「研發對於慢性病產品應用」;另一面,教育大樓將成為直銷商的傳承中心,視公司大樓為聚會場所,方便經銷商來此凝聚向心力。
在新產品方面,預計推出耐糖因子(GTF,Glucose Tolerance Factor)產品,鍾祥鳳指出,耐糖因子主要功能是維持體內糖類的正常代謝,與胰島素發生協同作用,將血液中的葡萄糖送入體內各細胞,而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有80%以上是因為耐糖因子流失,並且體內無法自行生產。
耐糖因子最早是在1957年時,由Schwartz等人首次自豬腎中萃取發現;1959年由美國農業部人類營養研究中心主任默茲(Walter Mertz)博士確定這是一種維生素、胺基酸和三價鉻的複合物,但因提煉成本過於高昂,無法量產上市;然國立中興大學毛嘉洪博士發現一套可以「量產」,並獲得美國等多國20年專利權的做法,於是加捷公司和加特爾公司策略聯盟,由加捷公司負責行銷,鍾祥鳳說:「耐糖因子產品結合冷取健康法(溫度、營養、水和長內環境)觀念,將為台灣約100萬糖尿病患者重拾健康生機。」另外,也將在今年底前推出富含活力的運用選手專用餐包,「以速食、方便、即飲等沖泡方式」呈現給消費者,而此項產品預計擴大流通通路,將以網路訂貨、傳統方式、一般連鎖市場等方式販售。
在事業版圖擴展方面,由於大陸市場不確定因素太高,目前轉移注意力朝直銷開放地大馬市場前進,鍾祥鳳說,公司將到馬來西亞設廠、生產產品,等一切「合法化、準備齊全」後再開始經營,他認為,直銷事業不似電子業有時間壓力,只要具特殊性,好的產品市場都有一定接受度。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