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法規

直銷人的綠色戰場 如何用ESG打造下一代贏家團隊


分類 / 直銷法規
作者 / 陳一銘[*]、吳家欣**
期數 / 第391期

    直銷人的綠色戰場 如何用ESG打造下一代贏家團隊


朗讀:

ESG,這個最近爆紅的名詞,正悄悄成為直銷業下一波的關鍵戰場。從環境保護到社會責任,從企業治理到永續經營,誰能先掌握這套「綠色密碼」,誰就能在未來市場中占得先機。

 

隨著氣候變遷衝擊全球環境,環境與生態保護已迫在眉睫;高科技突破發展帶動產業轉型,進而形成人才流動與就業問題,「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已成為當代不可忽視的關鍵議題,直銷業亦無例外。

 

本文以下將依序介紹永續發展之意義及內涵,說明直銷事業如何追求與實踐永續發展,提醒直銷事業在倡議或揭露永續發展資訊時所應注意的法律風險,分析直銷業可以如何面對永續發展的挑戰與機遇。

 

  • 永續發展的意義與內涵

 

  • 永續發展之意義

永續發展的意義,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們要留給下一代怎麼樣的未來」。過去,過度追求經濟發展而犧牲環境保護、人權保障等重要價值,常導致環境破壞、資源殆盡、人性尊嚴受到嚴重壓迫與限制,使得現在乃至於未來,全人類必須付出高昂代價,更要面臨上述益發嚴峻的危機。留下一個殘破的世界給後代子孫,這對他們而言並不公平,為了達成代際正義(intergenerational equity),防止當代人過度盤剝、濫用資源,保障未來子孫皆能公平享有適當的資源與環境,就是永續發展要達成的目標。

 

  • 永續發展之內涵:CSR、ESG、SDGs

永續發展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其主軸在於可永續性(sustainability),能夠涵括在可永續性概念下的倡議、政策、行動等,都可視為永續發展的內涵。常見的永續發展具體內涵,包括:「企業社會責任」(CSR)、「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以及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

 

所謂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係指企業作為社會的成員,除追求股東及自身利益外,亦應衡及環境、社會及其他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利益,善盡影響力,肩負永續發展責任。

 

其後,在企業社會責任的大框架下,提出「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的具體實踐目標。ESG是聯合國全球契約(United Nations Global Compact)於2004年首次提出之概念,將環境保護、社會關懷與公司治理作為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主要方向。

 

進而,2015年,聯合國設定2030年以前全球主要發展綱領(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頒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設有17項主要目標、169項細項目標,具體細緻化ESG內容,亦可作為CSR內涵。

 

  • 我國法制:以揭露永續資訊為主之制度與規範

 

基於上述永續發展之意義與內涵,全球與各國政府亦開展一系列的永續發展倡議與管理措施。我國政府以課予企業「揭露永續資訊」義務為主,依據不同規模之實收資本額、產業類別而課予不同的永續資訊揭露義務。以上市上櫃公司為例,其被要求揭露的永續資訊就包括:

 

  • 永續報告書:自今(2025)年起,全體上市上櫃公司均須編製及申報永續報告書。對於特定實收資本額以上、產業,另須就其加強永續揭露指標之資訊進行盤查、取得確信報告。

 

  • 公司年報中的永續資訊:年報編製內容應記載事項包括「公司治理報告」、「推動永續發展執行情形及與上市上櫃公司永續發展實務守則差異情形及原因」、符合特定條件之公司應揭露「氣候相關資訊」,均與永續資訊息息相關。

 

  • 募集或發行有價證券之公開說明書之永續資訊:公開說明書須記載包括「推動永續發展執行情形及與上市上櫃公司永續發展實務守則差異情形及原因」、符合特定條件之公司應揭露「氣候相關資訊」,均與永續資訊息息相關。

 

  • 其他企業ESG資訊揭露:臺灣證券交易所、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分別就上市、上櫃公司規定須依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議題揭露所應申報之資訊。

 

  • 直銷業如何追求與實踐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直銷業可以如何追求與實踐永續發展呢?

 

  • 風險鑑別、管理與評估

 

除上述永續揭露義務外,企業可以更積極對應永續發展目標下的風險控管,包括鑑別、管理與評估風險,進而降低企業受到的衝擊,同時也創造先機。

 

  • 風險鑑別

以氣候風險(climate risks)而言,可分為「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

 

  1. 「實體風險」(physical risks),係指氣候變遷、極端氣候事件而對企業或地區所造成的負面衝擊,包括立即性風險(例如: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導致邊坡滑落、土石流失)、長期性風險(例如:因氣溫上升而導致海平面上升,致使低窪地區被淹沒,部分生物因無法耐受高溫而瀕危,農作物因而歉收等)。

 

  1. 「轉型風險」(transitional risks),係指氣候變遷或為因應氣候變遷可能帶來政策、法規、技術、市場和名譽的風險。政策和法規風險,係指國家、超國界組織或其他管轄權因應氣候變遷所實施的政策合法規(例如:課予碳稅、碳費等);技術風險,包括低碳經濟、技術轉型的成本;市場風險,則如市場偏好有益於永續發展的商品或服務,對於ESG高風險產業就會有負面衝擊;名譽風險,則指消費者可能對ESG高風險產業或反ESG價值者形成負面評價與回饋。

 

  • 風險管理、評估

企業「鑑別」風險後,可依時間(短、中、長期風險)、類型(實體或轉型風險)並依依其重大性排序(決定因應對策的緩急),進而評估風險對策略及財務規劃之衝擊,再以情境分析來評估企業調適的韌性(resilience)。確切執行後,企業也應定期評估執行成效,確認手段是否適切達成目的。

 

  • 直銷業的永續發展策略

 

除了像是淨灘、植樹等短期、較無專業區別的公益活動,永續發展更期待企業能結合自身專業、投注長期資源與關懷,改善整體環境與產業,達到永續目標。直銷係以「人」為主的產業,透過人際通路來進行推廣銷售,以下將從「產業特性」、「社會、公司治理議題的投入與改善」、「臺灣特色直銷業可發展的方向」來說明直銷業的永續發展策略:

 

  • 產業特性:節能、減碳、減塑為要務

直銷業主要係由直銷商對消費者直接銷售產品、提供服務之商業活動,此過程中常見的環境影響衝擊,包括直銷從業人員移動、商品運送所產生的碳排放,商品行銷、展示空間所形成的水資源、電力消耗,商品過度包裝造成紙材、塑膠等耗費。

 

減肥之前,第一步就是量腰圍、站上體重計。企業要節能、減碳、減塑,也是如此。首當其衝就是要盤查其所消耗的能源、排放的碳、消耗的塑膠等資源有多少,才能進一步為企業量身打造可執行的風險管理策略。

 

例如:安麗台灣(Amway Taiwan)委託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研究所完成碳盤查,再與臺大團隊研商,進一步規劃並支持多項碳權計畫,包括:尼加拉瓜森林再造、尚比亞太陽能照明、寮國家庭潔淨水、宏都拉斯能源和生物多樣性復育,以達成碳中和的目標。此外,安麗台灣也升級實體店,於其體驗館以循環杯替代紙杯,將原為紙本的《安麗雙月刊》轉型數位化,植栽綠化空間,落實減碳目標。

 

又例如:賀寶芙(Herbalife)從產品本身到包裝都全面進行降低環境負擔的策略,前者包括使用植物性蛋白,減輕動物性蛋白的對環境形成的負荷;後者則透過減塑減量包裝、使用回收材料製成水瓶、鼓勵會員自備塑膠袋等,成功大量減塑。此外,賀寶芙也跟全球非營利組織合作,推動回收產品空罐換取植樹的服務。

 

再者,如新(Nu Skin)於2022年加入EcoBeautyScore聯盟,與其他美妝、清潔用品品牌合作,制定環境影響評估方式與評分系統,改善同業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 社會、公司治理議題的投入與改善

 

除了上述「環境」議題外,許多直銷業在「社會、公司治理」議題也有卓著貢獻。

 

在「社會」議題方面,賀寶芙關注貧窮與弱勢族群,在59個國家中設有167個賀寶芙之家,關懷弱勢兒童和家庭,提供必要的營養與教育支援。賀寶芙在臺灣攜手合作食物銀行,捐贈食品與營養品。

 

在「公司治理」議題方面,葡眾之母公司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設有公司治理小組、永續發展暨ESG委員會,強化其自身與子公司葡眾等之公司治理、落實內稽內控要求。如新則設有「董事會提名與公司治理委員會」來監督如新的環境與社會風險,評鑑永續發展執行政策與實績,重視多元化、公平與包容性資訊,另亦投入「善的力量基金會」從事公益。

 

  • 臺灣特色直銷業可發展的方向

 

  1. 我國直銷商品銷售額以營養食品類、美容保養品為最大宗

 

依據公平交易委員會2023年多層次傳銷事業營業總額分析,我國直銷商品以營養食品類銷售額最大宗,計有新臺幣708.35億元,占總銷售額65.36%;次為美容保養品199.77億元,占總銷售額18.43%。由上可見,我國直銷業主力在營養食品類、美容保養品等商品,企業除了採取上述節能、減碳、減塑等措施外,亦可針對產業特性來推動永續發展策略。

 

舉例而言,營養食品、美容保養品的安全衛生為首要顧念,直銷事業應嚴格把關其安全與衛生,通過國家或國際標準之製程,以保障消費者權益。在實驗階段,如商品有使用動物實驗之必要,則應以符合動物福祉及倫理要求下進行。在產製階段,盡可能採用較低碳足跡、符合公平貿易、人權價值的原物料來源,以減少ESG負面衝擊。

 

此外,在行銷產品(尤其是美容保養品)方面,亦應重視多元價值,仔細探尋行銷地區的文化底蘊和脈絡,避免使用冒犯性、有爭議性的符碼、詞彙或表達,隱含對特定族群的歧視或不利待遇,或強化刻板印象的不當結果。

 

  1. 以女性為主力,更應重視DEI價值

 

臺灣有高達72%的活躍直銷從業人員為女性,產業應更加重視「多元、平等與共融」(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建構友善環境,讓不同性別、性傾向、種族、身分認同、身心理狀況者都能享有實質平等、參與的機會和資源。

 

舉例而言,女性通常屬弱勢性別,女性是否同工同酬;職場是否存在隱形天花板,而阻礙弱勢性別升遷、晉升管理階層。女性因生理期、懷孕、育兒而有特殊需求,企業不僅不能以上述理由對勞工為不利待遇,其能否提供友善環境、充足資源,以協助有上述需求的女性從業人員得以獲得優惠性差別待遇,而達成與一般男性從業人員實質平等的地位,也十分重要。

 

  • 直銷業應注意的法律風險

 

永續發展已成為當代顯學,許多企業都會標榜自身或其商品或服務符合ESG價值或其他與永續發展相關的優點,但永續發展絕非擦脂抹粉的作文比賽,企業必須注意洗綠、漂綠和廣告不實的違法風險。

 

所謂洗綠、漂綠(green wash),係指事業假藉環境保護的外衣,以來掩飾其不環保的內在作為,或是以虛偽外觀博取友善環境的名聲,但本質上並未採取永續行動或對永續的助益極其有限。

 

  • 揭露永續資訊涉有不實:企業在應揭露的永續資訊如有不實,依據其所適用的法律規定,而設有不同類型的法律責任。舉例而言,如於公司年報、募集或發行有價證券之公開說明書中就永續資訊有登載不實之情形,可能分別涉有刑罰與民事損害賠償責任,不可不慎。如永續報告書未即時申報、有錯漏者,則可能有違約金等處罰。

 

  • 事業對商品或服務有廣告不實:除上述永續資訊不實揭露之違法風險外,事業如以不實廣告宣稱商品或服務符合ESG價值、具備ESG品質、可達成具體特定ESG效益等,然其商品或服務不具有或未達上述廣告宣稱之價值、品質或效益,則該事業很可能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1條等規定。

 

公平交易法第21條第1項規定:「事業不得在商品或廣告上,或以其他使公眾得知之方法,對於與商品相關而足以影響交易決定之事項,為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或表徵。」同條第2項規定:「前項所定與商品相關而足以影響交易決定之事項,包括商品之價格、數量、品質、內容、製造方法、製造日期、有效期限、使用方法、用途、原產地、製造者、製造地、加工者、加工地,及其他具有招徠效果之相關事項。」同條第4條規定:「前三項規定,於事業之服務準用之。」

 

違法之事業可能遭機關依同法第42條限期令停止、改正其行為或採取必要更正措施、裁處罰鍰。如該事業屆期仍不停止、改正其行為或未採取必要更正措施者,得繼續限期令停止、改正其行為或採取必要更正措施,並按次處罰鍰,至其停止、改正其行為或採取必要更正措施為止。除行政責任外,該事業如造成他人損害,也須依同法第30條負民事損害賠償責任。

 

此外,消費者保護法第22條第1項規定:「企業經營者應確保廣告內容之真實,其對消費者所負之義務不得低於廣告之內容。」同條第2項規定:「企業經營者之商品或服務廣告內容,於契約成立後,應確實履行。」如消費者認為企業經營者違反上述規定,而受有損害,得依同法第55條規定,提起民事訴訟,如因企業經營者之故意所致之損害,消費者得請求損害額5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但因重大過失所致之損害,得請求3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因過失所致之損害,得請求損害額1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

 

危機往往也是轉機,直銷業面對永續發展的浪潮襲來,能否站上浪尖,取決於企業是否在挑戰來臨前做好準備。本文依序介紹永續發展之意義及內涵,說明直銷事業如何追求與實踐永續發展,提醒直銷事業在倡議或揭露永續發展資訊時所應注意的法律風險,期能協助直銷事業、從業人員裝備好永續發展及相關法律知識,在關鍵時刻把握機會,迎向事業新高峰。

 

[*] 萬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本文僅代表個人意見。

** 萬國法律事務所資深律師,全國律師聯合會ADR委員會委員,本文僅代表個人意見。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傳銷商申請退出退貨,卻逾時送回商品,該如何處理?

個資外洩風暴來襲! 多層次傳銷事業的法律應對與資安對策

許願的故事之七

直銷法律相談室:多層次傳銷管理法草案簡介

直銷法律相談室:合會、互助會還是老鼠會?

傳銷產業與服務型商品

變更銷售商品品項實施前應向公平會報備

直銷商死亡後,直銷經營權由誰繼承?(上篇)

直銷商終止契約退出退貨的處理瓶頸

海外限定新品喜歡就買回家? 直銷商出國旅遊帶回總公司新產品的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