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身心通透好上線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陳建宇
期數 / 第27期

    身心通透好上線


朗讀:

直銷禪的第一篇文章「善為道路,更不回頭!」刊出之後,接到幾通電話,有邀約講演的,有提供問題的,使我意外的是琦琦的出現。

琦琦的出現
琦琦是我人生禪的學生,大眾聚會時很少參加,私下和我頗為健談,不過談的皆非佛道中事。
「老師,您早也不說懂得直銷,其實我也在做直銷!」
「難怪看妳時間蠻自由的,又意興飛揚的樣子。有多少下線呢?」
「不多啦!才五、六十位。那老師要不要當我的下線?」
「可,但妳要先接受我禪的考試……」我跟她開玩笑。
她倒是很認真的要我出題。
我就順口說了底下的話題:禪在『直銷』些什麼?什麼是禪的『產品』?
她一時愣在那裡。
我推她一把,說:「和妳玩的,別認真。」
但是她認真起來:「我看我過不了禪這一關,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不了佛腳。其實我在輔導下線時,也有這個問題。老師在文章裡提到,直銷人必須自知自覺事業的本質與形式,力促兩者合一,我也沒做到。所以既不能妥善的幫助下線,也無法指出他們的盲點,建立組織……」
我看她蠻難過的,當場勸慰她幾句,心中決定翻一翻《景德傳燈錄》,語譯一則禪宗公案,希望對她及讀者有所啟發。

僧人的雲遊
以前有3個僧人出去雲遊,想要拜見徑山和尚。在途中遇到一個老婆子,那時節正在收取稻穀。
其中一個出家人問道:「徑山的路怎麼去?」
老婆子說:「對著前頭直直去。」(古文為「驀直去」)
出家人說:「前頭的水會不會太深,過得去嗎?」
老婆子說:「不會弄濕腳的。」(古文為「不濕腳」)
出家人又問:「可是上岸的稻穀怎這麼好,下岸的稻穀怎那麼差?」
老婆子說:「下岸的稻穀總被螃蟹給吃了。」
出家人說:「是不是稻穀太香了?」
老婆子說:「無氣息。」(古文為「勿氣息」)
出家人又問老婆子:「住在什麼地方?」
老婆子說:「只在這裡。」(古文同)
三個僧人便跟著進入店裡。
老婆子煎了一壺茶,將3個杯子放在盤子上,向他們說:「和尚,有神通的人就請喝茶!」
3個出家人無法對應,又不敢倒茶喝。
老婆子就說:「那要看老太婆自己顯現神通了。」於是便拈起杯子倒茶而去。(古文為「拈盞子傾茶行」)

公案的啟示
站在直銷的立場看上面的公案,我們發現老婆子是禪的『過來人』,她深深知道禪在『直銷』些什麼?什麼是禪的『產品』?比如她說要(跟徑山和尚)參禪就得「驀直去」;當『下線』還有疑慮害怕前程,她說「不濕腳」;當對方患得患失此好彼差時,她說「勿氣息」;當下線問她怎會那麼安穩,心住何處?她說「只在這裡」;而最後又對這些到處雲遊、三心兩意的下線,作了一次震撼教育,她說能夠神通自在的才喝我煎的茶,藉此激勵我們「驀直去」的勇氣;最後的最後,她作出一番完美的演出「拈盞子傾茶行」。
在這個故事當中,我們看到了這不知名的婆子至少為禪這個直銷事業,(不管它名為曹溪或稱為徑山)做了產品推薦、引導下線與組織推廣等三位一體的工作,而且是「善為道路」全然不居名位的。至於要做到這一點,當然還是如琦琦所說的「要自知自覺直銷事業的本質與形式」,如此一來,你才會是一位身心通透、渾身手眼的上線。
各位這一秒鐘的下線,下一秒鐘的上線豈能不知?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比美創意,找出暢銷產品的需求

置入性行銷需處理得宜

組織經營,代代有密招

如何面對組織裏的搗蛋份子

掌握特質,夥伴的心不難猜

在智慧角力時代中 賽智幫你進行腦力保養與開發

組織發展中最重要的運作投考

陌生行銷必勝利器---8種能力讓你成為萬人迷

重回組織競爭之路(二)

用人的藝術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