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成功法則

成功的陷阱


分類 / 成功法則
作者 / 吳文傑
期數 / 第20期

    成功的陷阱


朗讀:

在我們生長過程當中,會因生活的經驗而逐漸累積一些固定的反應模式,這些反應模式有如電腦中的軟體,它默默地在執行預先所設定好的一些程式。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所扁舟的環境也不斷的在改變,可是,這些儲存在我們腦中的軟體卻很少有所變化,一直延用到現在。
有許多人甚至終其一生就只懂得使用小時候所建立的軟體,難怪會遭遇到許多挫折與痛苦。如此說來,「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也就不難理解其中的道理。

找藉口多於找答案
人之所以一直不斷使用這一套老舊的軟體,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曾經有效地為我們解決問題,使我們覺得它很管用,因而掉進所謂「成功的陷阱」。
有人說,現代的社會是一個處於「不連續的時代」。許多經驗是無法延用或累積的,隨時隨地所面對的,都是新的狀況。其速度變化之快,是超乎我們想像的。  「追求卓越」之書的作者Tom Peters曾說:「現在是奈秒(10-9秒)變動時代,機會隨時都有,卻也稍續即逝。」所以,若要以過去能力的經驗,當作未來方向的指引是很危險的,因為在「不連續的時代」裡,成功己不再是個延長線,而是個S曲線。
習慣裡的思維模式在它有效解決問題之後,就進入所謂高原期(或稱停滯期),意思是它已經碰壁了。在這個時候有許多人往往會很恐懼,不知所措。發現以往很管用的那一套,突然變得不靈光了。此時若缺乏改變的勇氣或信心不足的人,很容易採取一些自我防衛的行為。
也就是說,我們把力量放在保護自己的地位、面子或既得利益,而不是在找方法解決問題。因而喪失了成功的機會,終於一敗塗地,非常可惜。
一般常見的自我防衛有下列幾項
1.找藉口合理化:把自己的過失,歸罪於自身以外的原因,或把責任推給別人,認為自己會失敗是別人的錯誤,別人害的;甚至會預先誇大工作上的困難度,因此,事先就已準備好做不成的藉口,而事實上卻不採取行動。
2.逃避:就是不直接面對問題,而用其它逃避的方式來解決。最常見的有下列幾項:
封閉自己:請假、不說話、減少社交活動,不與別人交往等。
逃向疾病:感冒、頭痛、胃痛三項最常見的毛病。
幻想:幻想脫離現實的事情,做一些不切實際的舉動。
3.攻擊:攻擊性的行為可分為:
消極性的攻擊:不理人家、老是裝做不高興的樣子,工作偷懶、毫無意義的走來走去、提早下班,只做主管交代的事,不積極,遇到問題不尋求別人的幫助,也不喜歡跟別人合作,很難纏。
積極性的攻擊:喜歡指責別人,講酸話,在背後批評、造謠,好爭辯,對東西器物的動作粗魯,對人的行為粗暴,常亂發脾氣。
4.投射作用:把自己的行為、想法投射到別人身上,而斷言別人就是這個樣子,叫做「投射作用」。例如:一位愛挑別人毛病的人,常常覺得別人有同樣的毛病,但卻覺得自己沒有;一位想外遇的男人,卻常常指責他太太有對他不忠的舉動。
投射作用往往阻礙我們對自己、與別人的了解,而以為找「代罪羔羊」(scape goat),問題就解決了,事實上,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防衛行為。
5.固執:明明知道不可行的事,偏要堅持己見,知道自己錯了,也不肯承認錯誤,重覆做一些令自己後悔的事,但又不肯改善。

適時改變勇於承擔
「改變」本來就是一種冒險。人因不知道改變之後的情況是否會比現在好?因而,即使目前的情況不是很理想,甚至已經很糟了,還是害怕改變,不敢跨出一步。當你用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在解決問題時,剛開始的速度也許是比較慢,不像以前那麼有效率,因為還不習慣所以不是很熟悉。但當你度過這一段「試煉」之後,就會發現世界是如此的寬廣,海闊天空,任你翱翔。
「改變」不一定保證你一定會成功,但不改變而固守在自以為安全的窠臼中,將會付出更慘痛的代價。在職業棒球史上的一些全疊打主,往往也都是被三振次數最多的球員。人生中最後悔的事,並不是做了之後失敗,而是當時該做卻沒有做。
一株長在盆栽中的樹,是不可能成為大樹;一個活在自己過去豐功偉業的人,無法成就大事業。打開心胸,勇敢的面對問題。凡事積極求解,而不是退卻合理化,相信成功之門將永遠為你而開。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按圖索驥,教育訓練規劃有術

靠近成功,遠離失敗

無可限量潛意識

激發動能的速度由你決定!

經營事業,努力與堅持才是致勝主因

自我激勵12字箴言

教育讓成功得以傳承

有趣地融入生活

需要為成長之母

成功的信念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