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謙虛納百福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157期

    謙虛納百福


朗讀:

他這種表態方式已經不太符合謙虛的原則了。當然,張三看到大家詫異的眼光,也許會接著細數
自己的卓越表現,藉以肯定他真的是個非常謙虛的人。
曾子描述顏淵時,說他這位學長是:「有若無,實若虛。」意思是顏淵「有學問卻像沒有學問,內心充實卻像空無一物。」先具備真才實學,或者先修養了高尚德行,然後才有資格談謙虛。這種觀點在《易經》的「謙卦」中,清楚展示出來。謙卦的卦象是「地山謙」,地在上而山在下。山的外形壯觀高聳,但是現在屈居在平地之下,從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來。人們看到平地,一望無際而沒有壓力。「地」有溫柔順從的特性,並且可以孕育萬物;並於「山」,在古人心中代表難以跨越的障礙,所以它的象徵是停止或阻止。現在,山隱伏在地之下,不是更讓人覺得可以親近也可以稱頌嗎?

《易經》

談到謙卦時,特別從四方面加以肯定,原文時:「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說得更清楚些,這句話的意思是:「天的法則是減損滿盈者而增益謙卑者,地的法則是改變滿盈者而流注謙卑者,鬼神的法則是加害滿盈者而福佑謙卑者,人的法則是厭惡滿盈者而喜愛謙卑者。」在此,所謂的法則,是只運作的規則以及最後的結果。因此,謙虛的人不是時時刻刻受到福佑嗎?在每一方面都獲得助益嗎?所以說,謙虛納百福。
真正要做到謙虛,必須先具備卓越的條件,亦即趁著年輕時努力上進,並且像孔子一樣,以「好學」自許。孔子自認比別人更好學,這種想法依然符合謙虛的原則,因為「好學」表示自己有所不足,而不是想要凌駕在別人之上來誇耀自己。孔子進一步說明謙卦的內涵,他說:「勞苦而不誇耀,有功績而不自認各有德,真是忠厚到了極點。這是說那些有功績依然謙下待人的人。德行要講求盛美,禮儀要講求恭敬,而謙卑正是使人恭敬以致保存自己地位的坦途啊!」
今天是個講求表現自我、積極進取的時代,而其結果往往是人際關係日漸疏離,個人也陷於孤立無援的處境。那麼,如何恢復人與人之間比較正常的互動關係呢?翻閱《易經》,可知六十四卦中,很少有一卦的六爻(亦即人生的六個階段或位置)是全都順利如意的。但是,謙卦正好符合此一期許,六爻「非吉則利」,不是吉就是利,那麼我們又何樂不為呢?
問題在於:謙卦需要靠「修養」來成就。在增益自己的才幹時,同時必須磨練心志,認清以下三點:一、自己還有無限的成長空間;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三、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自己若是志得意滿,很快就會有年輕人跟上來,然後也必將超越自己有限的成就。山隱伏在地之下,有一個好處,就是:表面是平地,所以不必比較底下誰的山比較高。因此,如果人人皆謙虛,則人際相處也必然和樂融融,不用爭長競短,徒然造成煩惱與是非。
不過,謙虛絕不是虛偽。真正的德行無不以「真誠」為前提。孔子說:「當仁,不讓於師。」學生對老師禮讓,原本是應該的,但是遇到人生該做的事,如助人救人,則學生不妨勇於實踐。我是教書的人,這幾年有一句座右銘,就是:「當仁,不讓於生。」遇到正義之事,我不會讓學生先做,而要以身作則。重要的是,做了之後不要記在心上,更不可自以為有德。真誠是為了敏於行動,謙虛則是人生的常理。真正做到謙虛,則不論是否得到福佑,自己內心也會有樂天知命之感,這不是幸福的保障嗎?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直銷將是未來最受歡迎的消費趨勢

編織童話夢田

服務要能多用一點心,行銷才會多走一步路

203萬直銷人正在改寫市場新貌!

建立組織學習的文化

打造勝利的團隊氣勢

歲末年終六大豐衣法則

美化姻緣有絕竅

成功領導者 要有追隨者

顧客被誰帶走了?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