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人物

健康享瘦,從正確的減肥觀開始


分類 / 直銷人物
作者 / 張曉晰
期數 / 第100期

    健康享瘦,從正確的減肥觀開始


朗讀:

內文: 不久前,北市衛生局針對台北地區,做過一項「婦女健康生活型態」的調查,發現台北市每3個婦女當中,就有一個想減肥。事實上,胖不胖真的攸關人的外觀美麗、身體健康,甚至內在的自信;有半數的英國人就認為,肥胖的身材最打擊人的自信心。

發福不是福
早在二千多年前,醫學之父希波拉底就發現:肥胖者猝死機率比瘦者高出很多;隨著醫學的進步,肥胖危害健康的證據,愈發地明顯。根據統計研究發現,胖子罹患高血壓、腦中風等疾病是一般人的1.5倍以上;而罹患癌症的機率也比常人高出1.2倍。
根據榮總新陳代謝科蘇景傑醫師指出,因肥胖所引發的相關疾病,依相關的程度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可能明顯升高的疾病」,如糖尿病、膽囊疾病、高血壓、血脂肪異常、胰島素異常及睡眠中斷症等。另一種是「可能性中度升高的疾病」,如冠狀動脈疾病、退化性關節炎、高尿酸症,以及痛風。另外像乳癌、子宮內膜異位、大腸癌、性荷爾蒙異常、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孕症等,則是屬於「可能輕度性升高的疾病」。這或許可由以下一項統計來證明:因心臟病死亡的女性,有50﹪的人膽固醇過高、38﹪的人不常運動、而6﹪則是過度肥胖。
因此,就現代的醫學觀點,肥胖被視為一種疾病。為了讓人免除這種慢性疾病的困擾,減肥便從女性美麗的保衛戰,一轉而變為健康保衛戰。

你該不該減肥呢?
我們常聽到很多明明看起來不胖的人,一直嚷著要減肥;也聽到部份愛美的女性說腰太粗、手太胖,要減肥!究竟,胖瘦的標準為何?
事實上,醫學界對肥胖的定義指的是:體內所含的脂肪組織,超出了維持生理功能的正常比例。這與一般人所認知的「肥胖」定義略有不同;基於美觀的減肥,其實多半是屬於「瘦身」或「塑身」,對於健康並無直接的影響。測量肥胖的方法有許多種,以往常用「皮下脂肪厚度測量法」及「理想體重法」,但現在已被「體質指數 Body Mass Index,BMI」所取代。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00年所公佈的資料,亞洲人的BMI超過23是過重,超過25以上是過胖;而衛生署在民國87年時,也提出國人的標準BMI為22。
由此可知,除非你本身的BMI值已達減肥的標準,不然你是不需花費時間與金錢去減肥;你只需要針對不滿意的部位,進行局部瘦身即可,當然所採行的方法因而不同,這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預防肥胖,先瞭解成因
造成肥胖的因素很多,大約可分成六種類型,分別為:飲食習慣不良、基礎代謝率較差、遺傳因素、疾病、心理因素及內分泌失調。
日常飲食中,攝取大量的高熱量、甜食或是高油脂含量的食物,是最常見的肥胖因素之一;而因為心理、情緒問題,暴飲暴食,或攝取的養份不平均,也很容易造成虛胖。如果飲食正常,卻仍照樣發胖,則可能是本身基礎代謝率較低,無法正常消耗熱量之故;而人體的基礎代謝率,會因為年齡增加與運動不足而降低,這也是為什麼人總是在中年、結婚後發胖的原因。
另外,如果罹患甲狀腺功能低下、下視丘症候群及高胰島素血症等疾病,都會因為服藥或疾病本身造成肥胖,而這種肥胖往往也是最難減的。內分泌因素則多半發生在停經的婦女,因停經使得體內荷爾蒙紊亂導致發胖。而遺傳造成的肥胖,主要是因為體內的肥胖基因(OB Gene)轉錄出的瘦身蛋白濃度較低,導致攝食過度、脂肪堆積,並降低了能量的消耗之故。
事實上,肥胖的成因多且複雜,有些還牽涉到醫療部份,並不能單以節食、吃成藥、偏方就可以解決。

你適合那種減肥法?
目前比較為人所採用的減肥方法,大約可分為:飲食控制、手術、藥物及物理原理法等四大部份。
「飲食控制法」是最常被採行的減肥法。其中,斷食及節食法及低卡飲食,都是以降低熱量的攝取來控制體重。而減肥餐、水果餐及高蛋白飲食法,則是以蘋果、代餐包或肉類取代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熱量的來源,達到燃燒脂肪的目的。另外,還有用減肥菜、減肥茶等食物的特性來減低食慾,進而減少熱量的攝取。
「藥物法」,顧名思義當然是利用藥物來控制體重。最常被使用的藥物以膨脹劑居多,是利用其發脹的特性,讓胃部有飽足感,以減少食量。其他的藥物則比較具爭議性,如利尿劑、瀉藥、甲狀腺素荷爾蒙、絨毛膜促進腺素、興奮劑等,都有減肥的效果,但對身體的傷害極大,最好勿擅用。
「手術法」,目前常見的減肥手術有:抽脂、局部胃切除、小腸迴路法等;一般多是使用在過於肥胖者的身上,如體重超過80磅(約36公斤)以上,而且必須由醫師執行。
「物理原理法」,主要是借助外力,來達成減肥目的。像烤箱、按摩、推脂、束腹等,都屬於此類;只是這樣的方法,多數的效果是暫時性的,或者效果較不明顯。另外,也有以針灸、指壓來抑制食慾,或者乾脆勤做運動,以期達到窈窕的目的。
面對這麼多的減肥法,你或許會有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覺。其實,想要成功減肥,第一步先要了解自己肥胖的成因為何,才能對症下藥。營養師林慧敏建議,先重新檢視自己日常的飲食習慣,再瞭解家族的體質因子,並評估自己運動的狀況。如果必要,也可以做一次健康檢查以瞭解是否有疾病因素存在,全盤瞭解自己的肥胖原因所在,才能選擇最適當的方法,做健康又有效的減肥工作。

正確減肥不減健康
除了疾病與遺傳因素外,肥胖的形成與生活模式不佳關係最大。因此減肥的第一步,不在於少吃或是買昂貴的減肥用品,而在導正自己的生活態度。台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曾美智指出,要成功地減重,必須處理情緒障礙。
目前國內外有許多醫療診所,也採用行為治療而成功協助許多人達成減重目的。一般常用的,如刺激控制法─減少自己曝露在食物的引誘源中;學會食物代換概念,在食量不變的前題下吃得更健康;另外,也訓練其對壓力的處理、自我肯定.等,從心理徹底改變行為,在潛移默化中,達成減重的目的。
另外許多專家仍舊認為減肥的祕訣無他,還是在於「多運動」及「適當的飲食控制」。一昧地聽信偏方,反而容易危害健康。北醫家醫科謝瀛華主任就指出,不當的減肥會傷害身體,導致閉經、誘發膽結石、引起骨質流失、損害腦細胞、加速毛髮脫落、造成營養失調等。另外,因為減肥而引發的心理病症,如厭食症、暴飲暴食症等,嚴重者也會傷及生命,想要減肥者,應該謹慎才對。
另外有部分減肥的人,因為採行過激烈或不當的減肥法,導致自身基礎代謝率下降,因而陷入的「減重>復胖>減重>復胖」的循環,也就是所謂的「溜溜球效應」。產生這種狀況者,往往會愈減愈肥,而且忽胖忽瘦,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負擔,健康就在這一來一往的胖瘦中流失了,想減肥的人千萬要留心!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認定、就無怨無悔;付出、就須真情相待。

渡邊利三

檢測「體適能」,身體好壯壯

台灣綠加利榮譽領袖小澤 正道 大捨大得 打造續事業

物質的獎勵不如真心的關懷

你是痛風危險群嗎?

讓信仰帶領,以靈芝為人們帶來健康

保健新知

1年10個月,家庭主婦變直銷高手

以專業 & 服務立足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