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抓住時間,創造銷售競爭優勢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劉典嚴
期數 / 第109期

    抓住時間,創造銷售競爭優勢


朗讀:

中國人做事常講「時機」,抓對時間點用力經營,即合乎所謂天時之便,成功率就大大提高三分之一;同樣的,企業和個人也可運用時間,創造無形商品的差異性,讓顧客無時無地,均可享受無微不至的關心、便利、保證與舒適的自助或互動服務。
企業在發展行銷策略時,常自問如何取得競爭優勢,「差異化(Differentiation)」是其中重要方法之一。有形產品,如寶鹼企業旗下的海倫仙度絲,以「去頭皮屑」為訴求,運用產品功能特性,在眾多品牌中快速脫穎而出。
而另有一種容易為人忽略的服務性(無形)產品,特別是時間議題,也可賴差異化經營而獨樹一格。如統一超商設立初期,即以「便利」為賣點,首創「24小時營業」、「全年無休」經營模式,就是透過「營業時間大不同」尋求差異化優勢。
歷史上,在清代乾隆初年,已有善用時間差異化的商家。一位山西李姓商人,原本在北京大街開一間無名小店,初期生意不佳,他為擺脫經營困境,仔細觀察別家商店開市與打烊的時間,察覺每逢除夕,京師的酒樓店鋪,莫不為焚香祭祖而封刀關門,然而此時還有兩種人在路上奔波,一是債主與躲債人,二是無家可歸者。李姓商人為提供這些人一個落腳處(經營利基),於是他破除陋規,決定年三十不過子時不關店,造成顧客紛至沓來比白天還熱鬧。

善用時間經營利基
另外,傳說有一年除夕,乾隆皇微服出遊,見京師於年關期間仍營業的酒店僅此一家,便入店飲酒,親筆手書「都一處」店名,從此「都一處」以堅持夜市營業而揚名京城;而上海「協方祥」綢布店則以營業時間搶早見長,布店老闆對開市規律認識極深,他見每天早晨不少農家為了不誤農活,常常摸黑趕路進城購貨,因商店不開門而坐守等待,於是決定搶先開市,春天是五時二刻,夏天為五時,冬天則為六時三刻,當別的商家尚在睡夢中之際,協方祥已啟門攔客、日進斗金了。
時至今日,此類善用空檔的行商,演化成諸多「變型」的行銷策略,像家樂福、萬客隆、大潤發等量販超商,會針對幾項產品限時拍賣,造成特定時間顧客蜂擁而致,帶動許多原本不急於購物的人躋身搶購,而這股搶購熱潮的銷售量,竟是平常二、三日加總總額。
以海外旅遊思考,國人到日本、歐美等地觀光,多半不習慣無夜市可逛,常為花費鉅金出國卻無法「充份利用時間」感到遺憾;反觀外國遊客出現在台北士林夜市、饒河夜市時,筆者總揣想,夜市的盛行,真是「便宜」那些老外們,讓其在白天的觀光行程外,還能善盡晚上的空檔旅遊兼採購,達到不虛此行的雙重享樂,連帶的也將台灣傳統夜市美名遠播海外。
即時行銷(Real time Marketing)作者瑞吉斯.麥肯納(Regis Mckenna)說,未來行銷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建立資訊豐富的消費環境,…讓顧客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不論身處何地,均可享受無微不至的關心、便利、保證與舒適的自助或互動服務,而評估服務的價值則在於「時間」。中國的老祖宗們早已通曉此理,現今商家更該鑽取時間空檔,靈活運用避實擊虛的策略,才能在商戰中提升競爭優勢。
(作者現職育達商業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系講師)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企業形象寫在第一線員工的臉上

服務優劣存乎第一線人員能否施展魔幻般的魅力

開創流行、與實俱進---漫談台灣百貨業行銷戰

自我作主的勇氣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微笑曲線”並未過時

活出很不煩

如何讓節約政策能收其效

「複合時代」下的消費者、員工與企業

直銷商品新秀出線!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