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危機=直銷市場商機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禹路
期數 / 第198期
實體經濟危機=直銷市場商機
朗讀:
就在傳統行業生存環境日益惡劣、發展形勢愈發嚴峻的同時,我們欣喜地發現,直銷經受住了這次經濟寒潮的衝擊,許多直銷企業獲得了反週期性的增長。
為什麼一直低調運作並長期處在市場邊緣化地帶的直銷行業,能逆境中生存並得到長足發展呢?筆者認為,原因大致有三:
一、社會求職人員的大量增加,為直銷這種勞動密集型零售服務行業會員招募及增員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機遇。
據2月20日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工作會議透露,2009年,中國城鎮需要就業的總人數達2400萬人,其中既包含了數以千萬計的農民工,還包括600餘萬高校畢業生,備受經濟危機衝擊的製造業可謂是傷痕累累。
然而直銷這種具有開放性特點的行銷模式恰恰相反,它在投資少、門檻低、所耗資源不多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創業個體的主觀能動作用,並在不需考慮研發產品、搭建平臺的條件下,利用社區人脈實現低成本創業的夢想,可極大舒緩金融海嘯下的就業壓力,為國家的「救市」計畫做出積極有效的貢獻。
二、直銷行業低廣告投入和通路扁平化的特點迎合了消費者的全新需求。
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我國消費市場,將呈現如下消費形態的演繹:一是消費者信心不足,對廣告促銷的信任度下降;二是奢侈消費向實用消費主義過渡,精減、實用將主導消費主流;三是80後的新生消費群體對商家的服務品質及附加值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直銷這一行銷方式所擁有的服務零距離、產品功能實用、價格能見度高,熟人推薦及品碑分享等優勢,恰好滿足了消費者這一心理趨勢的移位。只是直銷企業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需推出價格實惠、品種豐富的必購日用消費品,以滿足社區及市場的全新需求。
三、隨著政府為擴大內需而實施更加積極的政策引導,並將加快拆除制約流通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及體制桎梏,將為日益規範的直銷行業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間和市場空間。
長期以來,我國由於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高度行政審批體制的桎梏,加上地方保護主義及多頭管理的行政體制,在一定程度上滯後了流通生產力的發展。而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危機助推政府高層提振內需,並將穩定經濟及民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予以重視。
從去年下半年國務院拿出4萬億力撬內需所頒佈的一系列政策來看,國家將會圍繞著「促內需」這一中心戰略,加快清理阻礙商貿流通業發展的體制及機制障礙,可以樂見的是:直銷作為一種流通生產方式,政府在加強監管力度的同時,很有可能會加快直銷業的開放力度及開放半徑,並同時為引導直銷業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逐步完善行業的標準及科學監管機制。勿庸諱言:歷史又賦予了直銷業一個嶄新的機遇期。
作者簡介
中國直銷理論資深研究權威之一,《直銷內參》、《新華商》雜誌主編,曾任《成功行銷》雜誌主編,著有《中國直銷之命運》著作,先後在國內主流媒體發表150萬字的理論文章。1996年創辦中國直銷第一報《廣東商報》,創月發行量高達110萬份紀錄。中國直銷業研究課題組特邀專家,多家知名直銷企業戰略顧問。擅長直銷企業的發展戰略規劃及企業經營理念、網路行銷文化系統的設計。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