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的破壞變革工程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石滋宜
期數 / 第106期
創造性的破壞變革工程
朗讀:
企業再造,通常是企業發生經營危機時才會思考到的問題。台鹽就是很好的例子。它縱有萬頃土地,但是大部分都泡在海水裡;在技術方面只懂製鹽,根本不懂銷售。台鹽董事長余光華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及,當時他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規劃出「既不會拋棄『鹽』、也不能完全仰仗『鹽』」的經營策略。他希望15年後的台鹽,是在市場機制下屹立不搖的企業體。要達到這個目標,則需要多角化經營,因此發展出高價位食用鹽、沐浴鹽、牙膏、洗面乳,甚至到海藻飲料、膠原蛋白等高價位的產品,未來甚至要以「海水化學、生物科技、資訊科技及土地開發」為發展主軸。
這個轉型的成功,為台鹽帶來大幅利益,'99年7月7月至89年底的營業收入為36.99億元,成績高過台電、中油、台糖、自來水處等公營機構。想一想,如果當初沒有進行企業再造,台鹽現在只是「賣鹽的」而已,不但價值低,在面對WTO市場開放下更會無力招架,在公營機構民營化的腳步中也肯定會被淘汰,又何來現在的榮景?
我很欽佩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先生的先知灼見,他曾說過一個概念,企業應該是「主動的再造」,而不是「被動的防禦」。企業必須隨時進行再造,而不是等到已經走下坡的時候再著手進行。唯有如此,才不會被自己過去的成功經營模式所牽絆住,而喪失了未來成功的新契機。
我常說什麼時候該改變?改變是在不必要改變時就得改變。以奇異公司為例,它在1981年完全不必要改變時,Jack Welch就大力改革,成為紐約股市上市公司歷史最久的公司,迄今已有123年的歷史。為何歷久不衰?我認為就是它不斷的再造,才能讓企業常保活力。
我從1985年開始推動的生產運動開幕式主題講演「創新與革新」中,就再三強調「創造性的破壞」(Constructive Destruction)。領導者該有這樣的勇氣,不要害怕改變你的生產線或經營模式,勇於做「創造性的破壞」,才可以讓企業一直朝著公司願景不斷邁進。
(本文取材自總裁學苑,http://www.ceo21.org/,作者為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