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消費社會新觀察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石滋宜
期數 / 第118期
日本消費社會新觀察
朗讀:
其中最明顯的是,商品定價的失準。許多日本企業鑑於壓低庫存成本、預期景氣復甦等因素,曾試圖策略性調高產品售價,卻又因消費者購買意願疲弱而宣告失敗,重回低價策略。
像麥當勞一結束「平日半價銷售」優惠措施,漢堡單價從65日圓回復到130日圓,五月份營業額比去年同月跌20%。八月份在東京等地調降漢堡售價,並推出更低價的59日圓漢堡試吃活動,以求消費者回籠。
一般飲食業者也是一樣:吉野家的牛肉飯一客從400日圓降到286日圓;在關西地區一碗拉麵180日圓的連鎖店,因便宜受歡迎,已開張60家。
主要電腦廠商在4月至5月出貨的新款個人電腦,價格一度幾乎全漲,但隨著DRAM、液晶價格滑落及市場買氣問題,從7月起又採取降價行動。比方IBM個人電腦平均降幅為15%;康柏為10%;戴爾亦決定跟進。
石油銷售業者的情況亦然。調漲汽油批發價格,5月初每公升超過100日圓,因受到加油站的反彈,乃取消部份漲價項目,7月之後,有些加油站的價格已降至低於95日圓。
當然,這種「價格破壞」現象,某種程度是對於以往商品價格偏高的回饋反應,更重要的是,消費者購物行為日趨謹慎,愈來愈會精挑細選,追求物美價廉的商品。
我特別歸納當前日本消費社會的特點:一、破除品牌的偏好。一份針對30歲世代的調查:低價質好的「無品牌商品」,其認同度達51%,超越UNQLO、NIKE、GAAP等日本、美國知名品牌。也意謂:「品牌」對於商業發展成熟的地區比起新興地區的需求會減少很多。
二、日本經濟過去在政府政策下,是由有生產力的企業去保護支持沒有競爭力的企業,但現在已經改觀了,開始重視個人企業的原創力(originality),也就是具備製造「獨特、安全、低廉、質優」的商品能力,才是生存最重要的法寶。
以此,值得台灣、大陸與日本有往來的企業注意與因應,對於政府單位,也可以其狀況作為制定經濟政策的參考。
(本文取材自總裁學苑,http://www.ceo21.org/,作者為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