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談判的「開關藝術」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劉必榮
期數 / 第102期

    談判的「開關藝術」


朗讀:

對很多人而言,「能賣」、「不能賣」是二分的,要嘛就能,要嘛就不能,非黑即白。可是談判卻不能這樣。
全黑或全白,就是「全贏」或「全輸」,而談判講求的是「贏者不全贏,輸者不全輸」,是灰色的。
換句話說,我們得在黑白之間,開創出灰色的談判空間。若用開門做比喻,我們要的是在「開門」和「關門」之間,找到第三條路。
第三條路是什麼?就是把門關起來,然後掏把鑰匙出來告訴對方:「如果你能達成我的要求,我可以給你這把鑰匙去開門。」談判要的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而是「條件句」。只有掌握條件句的運用,才能掌握「開」、「關」之間的奧妙。
我們常說「縱橫捭闔」,其中的「捭」、「闔」就是關門、開門。談判之道無他,開門、關門而已。
整個談判過程其實就是開門、關門串起來的。

談判時必須給對方一絲希望,並且一直操縱這個希望,讓對方覺得談比不談好,這就是開門。談判開始後,永遠為對方留一條退路,讓他沒有壓力,而且可以下台,這也是開門。

反過來,不該讓的時候,擅用各種客觀數據、法律條文來堅守立場就是關門
。當然,門關了以後也不是絕對不能再開。在緊要關頭,還是可以想個理由讓步,以換取最大的利益。這種開關的運用,就是談判的藝術。
談判有許多解題模型。當大家都願意各讓一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解題模型來幫助我們思考。這就是美國人為什麼說談判不是打仗,而是一種思考方式了。
常見的解題模式大致有下面幾種: 第一個是「交集法」。找出雙方利益的重疊處,用這個最大公約數做談判的基礎。交集法要成功,必須雙方都確實為自己的要求下個定義,看看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一逕捧著紙面上的要求不放,如此一來,才能找到交集。
比如我們碰到財務危機,必須向銀行貸款,「貸款」是提出來的要求,但真正需要的是有「錢」度過財務危機,這是「定義」。只要財務危機能獲得紓解,貸不貸款其實並不重要。如果雙方都能把這些心理的要求寫出來,交集仍有機會逐漸浮現。
第二是「聯集法」。這是用一些含糊的字眼來滿足雙方的要求,讓大家都可獲得一些,但是又不太多。
第三是「水平談判」。把幾個議題放在一起談,如果你讓我這個,我就讓你那個。本來按照議程應該談完甲再談乙,循序漸進的,但我們要交換的甲、丁先聯在一起,要求兩者一起談,這就是水平談判,以收借力使力之效。
第四是「切割法」。這是談判「鐵律」,一定要記得,如果談判桌上只擺了一個議題,那只是雙方「鬥牛」較勁而已。桌上擺的一定得是「一組」東西,這樣才有交換談判的空間。像公司同仁去自強活動,如果各路人馬對去哪裡舉行自強活動有不同意見,則可把自強活動切割成「地點」、「住宿」、「交通」、「經費」、「節目」等幾個項目來談。切得越細,中間交換的空間愈大,達成協議的機會愈多。
第五是「改變定義法」。曾任高雄市長的王玉雲,在工商時報上談到他在高雄說服市民遷建天公廟的故事。他說當時群眾以神明發怒為由,齊聚天公廟,拒絕市府為建設市政而遷廟。王玉雲乃親赴廟中,以擲筊杯的方式,詢問神明的意見。王玉雲在祈禱詞中說:「神明啊,現在的廟址太小,又在市府後面,真是太委屈您了,我們把廟遷到公園預定地好不好?」禱告完一擲,居然得了個聖筊,化解了這場糾紛。王玉雲聰明的地方,在於他改變了議題的定義。本來官民爭執的是「要不要」遷,後來在王玉雲擲聖筊時,被轉換成「遷到何處」。而不管遷到何處都是遷,市府乃立於不敗之地。這看起來是「策略」,其實也是解題的思考方式。

只要有人相處的地方,就可能有衝突。只要有衝突,除非我們想用武力解決或棄子投降,否則除了談判解決,就只有不了了之。
所以談判不是商人或外交官的專利,它根本就是你我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取材自希代書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劉必榮談談判藝術》一書)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組織有愛,直銷有情

了解下線,因勢利導

直銷致富的秘訣

送禮要送出品牌的大道理

組織運作的五大修練(下)

溝通管理---有效的談話態度

傑出直銷 領導者的特質

卸下面具真誠以待

優質聯盟、業績起飛

你可以不斷激勵組織向前衝!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