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利己與利他並不矛盾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92期

    利己與利他並不矛盾


朗讀:

利己思想不是洪水猛獸。美國有一位蘭德女士專門倡導利己哲學,她認為:凡是生物都會首先考慮自己的生存與發展,人類沒有理由例外。以此為出發點,不但可以尊重別人的利己表現,還可以進而尋求大家「共同利己」的大目標。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我常看到中學生在班上為了考試爭排名而勾心鬥角,我就勸他們打開眼界,認清外校同學才是競爭對象,而本校同學應該像合作的夥伴,攜手朝著共同的升學目標前進。然後,面對大學生時,心胸應該更為開闊,要以其他國家的青年為競爭對象。不然的話,在台灣關起門來排名第一,又怎能算是真正的英雄。
依此推想,利己可以隨著自我關係網的展開,使範圍越來越大。其中的關鍵在於:觀念。譬如,由於利己而與周圍的人發生衝突,顯然不如調整作法與人和睦相處,由此達成更大的利己結果。兩點之間,以直線為最短;這是數學上的說法。人生的情況與此不同,兩點之間直接走去,可能永遠無法相遇。孔子說:「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只知一味求快,缺乏適當的準備與規劃,恐怕無法抵達目的地,甚至落得狼狽不堪的下場。同理,若是看到小小利益就立即伸手去取,又怎能圖謀什麼大事業呢?因此,所謂觀念,就是要先思考清楚:什麼是自己一生所要追求的大利。

獨樂樂,不若與人樂樂
我在電視新聞上看到達賴喇嘛不止一次在回答「人生有何目的」時,都明確地表示:「快樂。」以快樂為人生目的,只是一個簡單而讓人心動的答案。接著要問的是:什麼樣的快樂?一方面,快樂有因人而異的性質,小孩與大人未必相同,富人與窮人更是有別;另一方面,快樂也有適用於一切人的成分,譬如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所介紹的基本需求表,從生理、安全以上,像愛與歸屬,受人尊重與自尊,直至自我實現,就是人人嚮往的快樂了。
換言之,快樂是利己的,但是如果缺少別人的配合與合作,就會立即遇到困難與阻礙,甚至埋下許多痛苦的因素。為了滿足生理與安全上的基本需要,我不能脫離群體而獨自生存,也不能把自己的滿足建立在別人的匱乏上。一個社會若是沒有人與人之間基本的互信,則將陷於瓦解與混亂之中。為了獲得愛與歸屬感,落實尊重的需求,我與別人更要相互支援,形成或大或小的生命共同體。再進一步,談到自我實現,其內含包括「知、情、意」的潛能得到開發的結果。在求知方面,我以真理為目標;在情感方面,我品味審美的樂趣;在意志方面,我肯定善行的價值。在尋找「真、善、美」時,自我很容易就跨出狹隘的天地,體認我與別人(包括今人與古人)之間深刻的相關性。

尊敬自己與愛別人在核心上是一致的
法國作家福樓拜說:「與其說是為了愛別人而行善,不如說是為了尊敬自己而行善。」尊敬自己與愛別人,這兩者並不矛盾,甚至在其核心上是一致的。我們可以如此思考:人人都利己,那麼何不擴大這個「己」的範圍,以容納人人?對別人有利者,也對自己有利;然後,由於尊敬自己而愛別人,其中的快樂更甚於為了利己而利他。當然,這種觀念有一個前提,就是在大家的基本需求獲得保障之後,願意繼續朝著「自我實現」的目標前進。
利己與利他之間雖不矛盾,但是未必沒有緊張關係,有時還會出現一些衝突。這時請參考貝多芬的話,他說:「我從沒有向人報仇的舉動,當我迫不得已必須與別人為敵時,我所做的最多不過是一些保護自己或防備別人進一步為惡的必要措施。」這是音樂家的肺腑之言。法國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利己與利他之爭,在此早已化解於無形了。
(本文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不再需要萬事通

直銷產業公益活動新紀元

真誠與困境

知性溝通---酒後不亂

培養開闊的視野

借力使力,愛用者也可成為經營高手

203萬直銷人正在改寫市場新貌!

卓越是競爭磨出來的

顧客被誰帶走了?

化滄海為桑田─台鹽多角化行銷致勝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