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人物

為「食品衛生師」立法催生


分類 / 直銷人物
作者 / 楊乃彥
期數 / 第82期

    為「食品衛生師」立法催生


朗讀:

國內正在為保健食品立法,在多次的研討會裡,常可聽到一些以偏概全的說法,有的見樹不見林,或者見林不見樹。如果所立的法不是以全民的健康為最重要考量,立法未考慮執法的可行性等,都可能使立法事倍功半,法雖嚴卻不易執行,未見預期功能,反會產生副作用,非常可惜。
藥、酒、菸、檳榔、農藥,消耗金額令人咋舌
我們常聽說保健食品氾濫非常嚴重,其實有關的問題也相當可怕: 保健食品在台灣地區的市場每年約200億台幣,同時每年消耗的西藥是1000億(健保用藥550億、成藥450億)、酒類850億、菸350億、檳榔200億、農藥50億等。
以上資料顯示了不利健康的因素之嚴重性。
西藥是給病人吃的,其消耗量是保健食品的五倍,難怪常聽說我們是愛吃藥的民族。西藥以治病為主,對身體而言是陌生的化學物質,對食物與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利用、代謝常會造成干擾,不利健康。若服藥過量,則必須注意其副作用,例如因而減弱了身體的原有免疫能力,容易導致其他疾病。吃藥所造成的營養問題很複雜,會產生某些不明原因的症狀,為了改善這些症狀又常需吃更多的藥,引起「症狀、藥物、營養不良、新症狀」的惡性循環之中,離健康越來越遠,對藥物的依賴反而越來越重。
常用來止痛、退燒的阿斯匹靈(Aspirin),會影響體內的維生素A、B群、C以及鈣、鐵、鉀等。新的說法,為了減少中風,老年人要每天吃阿斯匹靈,而老年人正是營養不良的高危險群。
最暢銷的藥物之一,治便祕的輕瀉劑(Laxatives)會減少體內的維生素A、K和鉀。女性常用的口服避孕藥,會降低體內維生素B群、C、D、E及礦物質。常用利尿劑(Diuvetics),會消耗維生素B群、C以及鈣、鎂、鉀、鋅、碘等。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
吃藥所引起的營養不良是一個長期被忽略的問題,對國民健康影響很大,社會成本很高。
常喝酒的人,容易造成維生素B群、C、D、E、K和鎂的缺乏,所以長期酗酒的人,不但營養嚴重不良,肝和腦都會受傷害。
菸害已是眾所周知,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都受害。抽菸的人罹患肺癌、中風、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大為增加。二手菸之毒,也會使家人受害。吸菸所引起的火災、爆炸等公安問題時有所聞,常傷及無辜。
每年50億的農藥,只為了控制病蟲害,但是除掉了害蟲也殺掉了益蟲,使整個生態大變。螢火蟲不見了,蚯蚓也難得一見,原本生機盎然的春天顯得死寂,各類蟲鳥都受害,人類也不能倖免,水果、蔬菜、水源、土壤都被污染,最後勢必進入人體。而且許多殺蟲劑都是致癌物質,農民本身成了罹患癌症的高危險群。惡性腫瘤一直是國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聞農藥色變的無辜百姓,因此少吃了許多蔬菜、水果,攝取自食品的維生素、礦物質因而減少,自然造成更多的人營養不良。
西藥、菸酒、檳榔、農藥的氾濫,都是健康的大敵,危害多少年,我們都束手無策,還不知道要持續傷害我們多少年,我們只能自求多福。

一般食品安全衛生堪慮
雖說「民以食為天」,可是賴以為生的傳統食品也夠亂的,過期奶粉、病死豬都已不算新聞,只能靠檢舉揭發,衛生單位沒有足夠的人力主動稽查。「食品衛生師」一直沒有立法,食品最重要的安全衛生問題,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食品中毒發生頻率很高就不足為奇了。
傳統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常犧牲了營養,卻增加了有害人體的防腐劑等添加物;白米、白榶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都只是糙米、粗糖的10~20%而已。現代食品,看起來豐富、可口,失去了自然粗糙的本性,營養素和纖維素都大為下降,熱量反而相對地上升,肥胖和便祕都成了世紀性的流行病,與之有關的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膽結石等慢性病,已成為疾病的主流。
當傳統食品已失去本來面貌,無法滿足身體的需要,經過多年的反省,研究食物與健康的關係,有機食品、保健食品、生機飲食等新產品、新主張陸續在各國出現,雖各國政府的政策不一,這類食品在民間都有相當數目的愛用者,並非時尚,而是卻有必要。

現代人需要吃保健食品
古人相信食物可以養生,使用的都是天然食品。食物的毒害可能源自於加工食品的濫用。食品科技可以為了方便儲存、流通、量產、價廉等目的去除食物的營養素,當然也有能力為了高價位、養生訴求等理由添加或濃縮營養素。
以現代人的食物和健康狀況,保健食品確有其需要和地位,這是時代潮流和趨勢。更多的研究證實了,食物除了傳統的六大類營養素之外,食物中還有許多有益健康的成分,例如抗過氧化減少有毒自由基的類黃酮素,提升免疫能力的醣蛋白、列可丁(Lectjn)等機能性成分。
這類的研究正方興未艾,前途十分光明,將來必有更多重大的發現,更為肯定食物成本和維護健康的密切關係。
保健食物的功能在於提供身體各類必需營養素和有益的機能性成分,使身體因而能夠發揮原有的各種正常功能。保健食品也為了補充加工食品的缺失,幫助人們維護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自然降低藥物的濫用,避免藥物副作用的傷害。
有人認為藥物雖有副作用,過量的維生素也有毒。其實,兩者毒性的差別很大,不可同日而語。根據美國的研究報導,每年美國二億餘人口中因處方藥而中毒喪命者超過十三萬人,維生素過量中毒卻每年只有十人,且大多無生命危險。美國社會,藥不能亂買,大多數需醫生處方,醫藥分業做得很好,高單位的維生素很容易買得到。台灣地區恰恰相反,維生素的管制反而嚴格。
保健食品和傳統食品都需要有法來管,以目前的混亂來看,要管好並不容易,主要是誰來管?必須要有足夠的食品衛生專業人員,對食品的產地、原料製造、販賣、成品等都有主動稽查的能力。
因此,盡快為「食品衛生師」立法定位,才是使食品管理上軌道的根本之計。

(本文作者是德育醫管專校校長)
雖說「民以食為天」,可是賴以為生的傳統食品非常亂,過期奶粉、病死豬都已不算新聞,衛生單位沒有足夠的人力主動稽查,只能靠檢舉揭發,加上「食品衛生師」一直沒有立法,食品最重要的安全衛生問題也就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食品中毒發生頻率很高自是不足為奇了。
1. 關於吃藥,國人的普遍觀念是有病治病,沒病補身。
2. 琳瑯滿目的健康食品和天然食品充斥貨架,也填滿你我的胃。(產品提供/盛忠實業有限公司)
3. 綠意盎然、光鮮亮麗的蔬菜,往往暗藏農藥。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吃對了就不胖

保健新知

渡邊利三

讓信仰帶領,以靈芝為人們帶來健康

在雅歌丹 我找到了光明之路

薛雪專業領航 總部鼎力支持 玫琳凱接軌全球第三大氣勢

陳得發:加入WTO對產業影響不大

張騰輝:全然改變、全力以赴

認定、就無怨無悔;付出、就須真情相待。

成為自己的貴人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