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自我作主的勇氣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96期

    自我作主的勇氣


朗讀:

在一個星期六的清晨,我預計搭乘七點多的自強號火車,從台北去新竹上課。我到了車站才買票,僥倖獲得一個座位,想起在新竹將有5小時的課,我上車之後可要假寐一番,好好休息。
車到板橋站時,上來一位女士。只見她一隻手抱著嬰兒,另一隻手拉著小孩,走到我的座位前就站住不動了。看樣子,她買的是志願無座票,但是為什麼我開始感覺不自在呢?心念一轉,腦海中出現8個字:「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我站起身來,對這位女士說:「小姐,你沒有座位嗎?」她說:「沒有。」我接著說:「那麼,妳請坐吧!」在她來不及道謝之前,我已經轉身走向另一節車廂去了。我走得有些匆忙,原因是不想讓別的乘客以異樣眼光看我,好像我是個「聖人」--借用時下青少年的口語:「剩下的人」。

「當下」決定,考驗自我作主的能力
談到讓座,我的經驗是,必須把握第一時間。所謂「第一時間」,是指即知即行的當下那一刻。若是察覺該做的事而沒有立即反應的話,也就是經過考慮、猶豫、掙扎之後才採取行動,情況往往變得複雜。譬如,我一旦心存觀望,希望最好有別人起來讓座,我就會停留一、兩分鐘才作決定。在這短短的時間中,沒有出現奇蹟,好像大家都在比賽耐力。最後,我忍不住站了起來,意思無異於我認輸了。如果錯過第一時間,那麼就算終於讓了座,也會有漸愧之感。這表示自我作主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問題是,為什麼會有掙扎呢?因為坐著比站著舒服。這種想法是人之常情,合乎生物本能的要求。但是,人難道只是生物嗎?當然不是。人是萬物之靈,那麼,所謂的「靈」,究竟是指什麼?是能思考、說話、審美,還是能超越生物本能範圍,做出一些特別的事。說得具體些,人能否體認「站著比坐著舒服」呢?當你把座位讓給一位更需要坐下的人,是否會覺得站著更為快樂?
換個方式說,行善會使人覺得快樂嗎?所謂「行善」,必然是我為別人提供某些幫助,如會錢、時間、力氣、精神等。我若沒有犧牲,如何可能為人效勞?那麼,我的犧牲是否會帶來快樂?「答案應該是肯定的」。理由何在?在於當我選擇放棄物質享受或身體的舒適時,我完成了內心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即知即行,對自己充滿信心
這種要求簡單說來,就是實踐自己認為該做的事。能夠如此行動,內心就會肯定自己、鼓勵自己、欣賞自己、安慰自己,然後自己「身為一個人」的尊嚴得到充分的支持。這時,將會湧現「由內而發的」快樂。快樂若是由內而發,不僅最有保障,並且源源不絕。更重要的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剝奪這種快樂;並且,它還可以在日積月累之後,逐漸取代及超越各色各樣由外而來的快樂。
宋朝哲學家周敦頤在教導學生時,常常要求學生「尋孔顏樂處」。就是要找出像孔子與顏淵這樣的人,在世間不曾飛黃騰達,甚至處於貧困之中,為什麼竟能做到「不改其樂」呢?他們所樂的,顯然不是一般人所追求的「名利權位」,以及世間的物質享受。他們所樂的,正是由於把握了人生的正確方向,對於該做的事,可以即知即行,因而內心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我們的問題往往不在無勇,而在於不知什麼是「義」,也不知為何要行義。這時,理性與良知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了。我們固然要靠學習,才能分辨是非善惡;但是良知卻是關鍵所在,它在分辨的同時,隨之提出行動的要求。因此,保持良知清明,使它處於警醒狀態,以便時時告訴自己「現在該做什麼」,「現在有什麼事是我該為別人做的」。然後,鼓起勇氣立刻付諸行動。開始時,也許會有些猶豫,後來就變得好像是順其自然了。體認了「為善最樂」,誰還會不「樂於為善」呢?(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智慧語錄
* 「尋孔顏樂處」,就是要找出像孔子與顏淵這樣的人,在世間不曾飛黃騰達,甚至處於貧困之中,為什麼竟能做到「不改其樂」呢?他們所樂的,顯然不是一般人所追求的「名利權位」,以及世間的物質享受。他們所樂的,正是由於把握了人生的正確方向,對於該做的事,可以即知即行,因而內心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宋周敦頤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成功就在逆境處

日本消費社會新觀察

以極小的關懷心力帶來極大的行銷價值

自我測試EQ高低

顧客被誰帶走了?

大馬市場再度崛起的啟示

50萬名學生做直銷!?

用數量刺激購買的日本零售業

改變與學習,破除「雇用破壞」

直銷成功的含義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