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液是自欺欺人的寬心丸
分類 / 直銷人物
作者 / 陳清芳
期數 / 第86期
解酒液是自欺欺人的寬心丸
朗讀:
掛了老闆秘書的電話後,小陳心裡暗暗叫苦,今天晚上代表公司送禮到客戶的尾牙餐會上,遇到吳經理免不了要不醉不歸,現在酒後開車警察抓得嚴,不喝又怕得罪吳經理,怎麼辦?
便利商品和有線電視購物頻道都有販售解酒飲料,聽人說蕃茄汁也能解酒,用機能水漱口或嚼口香糖可吸收酒氣,在警察攔檢前灌一大口可樂能夠蓋過酒味。為了通過交通警察那一關,小陳在下班時就捧著這些吃的喝的嚼的,硬著頭皮迎戰拼酒。
國泰醫院腸胃主治醫師楊賢馨說,酒精在人體內主要由兩種生化酵素代謝為二氧化碳和水,解酒能力視解酒基因及酒量而異,基因是先天生來,酒量可後天培養,但黃湯下肚後,還沒有一種解酒藥能讓體內的酒精立刻在呼氣、血液中消失無形。
解酒液的主要成分是維他命B群,安慰作用大
解酒飲料的主成分是維他命B群、水、糖、咖啡因,號稱解酒,其實是自欺欺人的安慰劑。把酒當飯,營養不良又容易神經炎,維他命B可以改善酒精代謝的中間產物對人體傷害,但要完全復原卻不可能,楊賢馨比喻說明,「生雞蛋打在酒精裡會凝結,當然不能冀望生雞蛋會回復原狀」。
水分的作用是沖淡體內酒精濃度,少數機能水添加了鈣、鎂、鐵等礦物質,業者誇稱飲用機能水或用來漱口能吸收分解酒氣。然而,楊賢馨翻遍專業醫學期刊,還沒有人證明礦物質能促進酒精分解,機能水和普通水對酒精的代謝作用幾乎沒有差別。
咖啡作用是讓喝得醉薰薰的人警醒興奮,問題是咖啡和茶同時也會利尿,使得多喝水釋釋酒精的效果打折;至於可樂、口香糖也許能掩蓋口裡的酒臭味,但從呼氣、毛孔散發出來的酒味卻是騙不了人的,番茄汁也和解酒飲料一樣都只能用來自我安慰。
洒後神經遲鈍,超速也渾然不覺
十次車禍九次快,台北醫學院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謝瀛華說,酒精是中樞神經抑制劑,自覺沒醉而逞強開車,往往對速度的感覺遲鈍,而且對路況變化的反應變慢,一遇突發狀況就措手不及,不論車輛性能多好,都不能保障自己、乘客以及路人的性命安全。
謝瀛華說,酒精濃度愈高,愈會影響思考判斷力,駕駛人的腎上腺皮質醇濃度就愈多,以致不知不覺愈開愈快,這也是許多醉翁在肇事後,都會堅持「我沒醉,也不覺得超速」的緣故。
所以小陳最好高掛免戰牌,拿「要開車」、「肝不好」、「老婆管得緊」作藉口,如果實在沒辦法,醫師的建議是先打底,即先吃過飯再去應酬,少喝一點酒,喝慢一點,讓肝臟有足夠的時間慢慢代謝酒精。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