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是老師,準備是師祖
分類 / 成功法則
作者 / 李旭
期數 / 第55期
練習是老師,準備是師祖
朗讀:
不論什麼樣的演說場合都得做準備,否則就只能單靠常識,說些沒養份的素材,浪費時間又磨損自我信心與尊嚴。
能力再強的演說者,也不可能不需要準備,成功的演說者能做到「上馬殺賊,下馬鋪被」的功夫,因此,要有精彩的演說不難,只要運用適當的時間,為適當的聽眾,準備適當的內容,做好適當的練習並完成演說後,當然就會得到適當的掌聲。
準備功夫決定上台後的信心與魅力,所以在粉墨登場前,必須做好幾項必備的功課:
第一步:設立目標集中焦距
請先問問自己:「這場演講的目的為何?」,「我希望在這場演講中提出什麼內容?」,直銷聚會中,多不外乎以下目的之一項或多項。
1.直銷產業的遠景。
2.公司背景、理念與文化。
3.制度訊息傳播與解析。
4.產品知識及概念。
5.激勵夥伴成功慾望。
6.傳授專業技巧及知識。
7.引爆動力,促成實際行動。
在目標確立後,才能有效設計內容與評估效果,只是在訂定目標時心不能太大,否則會導致焦點太多而無法將中心思想貫穿,形成多頭馬車的鬆散現象。
第二步:聽眾在那裏?
俗語說:「合口味的菜才是好菜,合主人的心意才是好僕。」這句話乍聽似乎不具原則性,但是,就實際面而言卻非常符合邏輯,既然要在眾人面前演說,當然就要隨著聽眾的需求設計以迎合其口味,並非「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人不鬼就不說話」,而是孔夫子所言─因材施教。
由聽眾的知識水準、態度、好惡定出演說內容,才能在現場迅速有效地網羅聽眾的心,營造適情適性的互動氣氛。演說相關資料越深入、越精準越有利發揮,例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收入、社團歸屬、政治傾向、宗教信仰及地域性等。
所有的聽眾想聽的不外乎是與之切身相關、能反映需求、價值、觀念的訊息,甚至是能動搖其內心根深蒂固想法的新觀念,要確保聽眾對你的認同,必須在你的演說中出現以下的訊息:
1.我沒有在浪費你的時間。
2.我能真正了解你的需求。
3.我的演說內容條理分明。
4.我對於主題能充份掌握並有效發揮。
5.我可以讓你得到新的訊息與觀念。
第三步:為它取個好名字
聽眾群的設定完成並充份洞悉後,接著是想出一個能夠符合潮流又一針見血的題目,同樣是演講,有個夠炫的題目,才能讓人有一窺堂奧的衝動。該如何取個好名字呢?
1.對準時勢作文章:眾人談論的是「認錯與撤換」,就別再提「戒急用忍」。
2.對準潮流下手:流行「機車」慣用語的時代,「龜毛」就別再當成寶。
3.對準新奇出招:狗咬人不奇怪,人咬狗倒是可以聊一聊,以創造出奇制勝的關鍵。
第四步:資料搜集大公開
有好的題目沒有好的資料,會讓人有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如何才能有好「料」,是事前準備功夫中很重要的一環,要懂得取捨、裁減與篩選,敝帚自珍的結果必會弄得拉拉雜雜讓人不知所云。
蒐集資料沒有一定的步驟與方式,但只要掌握資料來源,就能擁有飽滿的內容,資料來源有三:
1.圖書館:最廉價卻最豐盛的資料庫,許多足以引經據典的寶貴資料在圖書館都有相當多的收藏,不僅可供演講參考可更可以「大塊」延伸且精彩絕倫。
2.專訪:利用電話或親自走訪,不論是專家或學者,只要勤做筆記、猛錄音,就可以獲得許多內行資訊;但要記住,為了尊重受訪者,在引用經典名言時必須說明出處,這是尊重也是道德。
3.書局:在此各種相關資訊均開放使用,唯使用者付費,除非您是愛書人喜歡買書回家好好翻閱,否則進一趟書局還不如走一遭圖書館。
4.個人:在演說的過程中,可將自身經驗適時放入內容中,不但可增加親切感,更可提高聽眾對演說者的信任度。
第五步:彙整資料塑造風格
將四面八方擷取出來的資料做最恰當的處理,讓內容能夠條理分明、重點精確、舉例生動;在順序安排上,整體的結構與風格必須考量,如何才能絲絲入扣,有系統、有組織地表現出起承轉合,應從三方面著手:
1.破題:清楚地表現出主題,簡單扼要,並適當地將自己及演說內容推銷給聽眾。
2.主題:運用「帶路」的方式從一個重點轉到下一個重點,不斷引導聽眾,進入自己所主張的內容當中。
3.結尾:結尾特別重要,必須是「虎頭虎尾」、甚至是「虎頭龍尾」;看文章可以回頭再看,聽演講無法回頭聽,所以結尾要為聽眾複習;實際上也是一種煽動,在聽眾離席前,用方法引導他們不是聽了就算,還得按照主講者的說法,付諸行動。
整體的資料準備是下台後的唯一命脈,但是根據研究指出,一般人聽過演說後的一週只記得10%的內容,甚至聽完之後的半小時就會遺忘40%,一天之後更會忘記60%,所以,有經驗的演說者會運用以下的三項原則,來加強聽眾對自己演說的內容印象:
1.重覆敘述:聽眾是需要主講者不停地提醒與預告的,所以,演說者應在演說中重覆自己主張的觀點及目標。
2.排列順序:開始的論點在於強化自己讓聽眾接受,而結束時的重點在於讓演說中強化的觀點被聽眾接受、牢記,因此,內容重點的鋪陳極為重要。
3.強化印象:聽眾由於聽完不必接受考試,因此很容易分神,失去集中力,這時主講者必須善用肢體或適當的輔助道具,強化聽眾的記憶及對主講者的深刻印象。
第六步:事前練習不做讀稿機
人云:「萬事皆備,只欠東風」,而這個東風就是要有充份的練習;「練習是最好的老師」,準備的資料再齊全完整,若不經過事前有效率地演,上台充其量只是一台「讀稿機」罷了。
事前練習可有效建立自信,找出演講內容的缺點,要能以一貫地熟悉自己的表現方式,換句話說,就是要能掌握自己的最好與最壞狀態。
準備資料與勤加練習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基本功,若基本馬步都紮不穩,其餘的花式絕門也就甭提了。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