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直銷報備與核准制度之探討」座談會紀實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64期

    「直銷報備與核准制度之探討」座談會紀實


朗讀:

綜觀全球直銷產業發展,都是先有通路之建立,俟直銷通路蔚為風潮之後,政府方制訂法律條文以規範之。而各國政府管理直銷業的方法有二:一為報備制;一為核准制。

報備核准差異何在?
何謂報備?何謂核准?簡單來說,業者在招募直銷商、正式開始營運之前,先行將公司的營業內容、制度、產品等資料交付政府主管機關備查,待取得報備收據之後,該公司便可開始從事直銷活動,此方式謂之「報備制」;而須特別注意的是,報備與合法之間,並未有等號存在。
而所謂「核准制」,也是在從事直銷活動之前,由公司主動提出相關營業資料,呈交主管機關,經主管機關嚴密檢查後,認定其制度等方面並無問題,而准許該公司從事直銷活動;反之,若在檢核過程中,發現有瑕疵存在,政府單位即不發給核可證書,而該公司也就不能營運。
審視各國採行的管理方式,歐美及亞洲部份崇尚市場自由經濟的國家多採用報備制,例如:美國、加拿大、日本及台灣;而東南亞或集權國家則多採用核准制,例如:中國大陸及馬來西亞。
簡單比較報備與核准制,可以發現,核准制採行較為嚴格的檢查方式,在對業者的管理上,較具約束性;但若採行核准制,檢核單位於檢核過程中,必會耗費較多的時間及人力,對業者而言,可能因檢核時間過久而致失去了商機,不能立即進場搶灘。
而報備制雖讓業者得以贏得商機、讓市場機能得以自由地正常運作,但由於業者的獎金制度未經主管機關仔細檢查審核,在放任業者自由執行的情形下,可能會產生問題,一旦隱憂化暗為明,政府主管機關必然採取取締行為,這對已參加,並投注大量心血經營的直銷商而言,不啻是一大傷害。

亂象與管理辦法的省思
去年8月底,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針對違法之雙軌制直銷公司進行大整頓,以違反公平交易法及直銷管理辦法之規定,分別依情節輕重處以警告、罰緩及歇業處分。此一事件,在台灣直銷業激起了極大的波瀾,參加人個個如驚弓之鳥,唯恐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而在一般社會大眾眼中,一時風聲鶴唳,人人爭打老鼠,讓社會地位原就不甚穩固的直銷產業,更如同雪上加霜。
在市場失序的情形下,政府單位先允許營運,發現不妥再加以打擊的作法,讓人不禁疑惑,報備制是否無法杜絕市場亂象、盡起提升產業品質的責任?若採行核准制,是否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與弊端呢?改行核准制,是否會對產業造成其他的不便與困擾?究竟是核准好?還是報備適合呢?
針對這個兩難的問題,直銷世紀雜誌社特舉辦「直銷報備與核准制度之探度」座談會,以廣納各界意見,促使產官學界深思此議題,進而使直銷產業朝規範、制度更臻完備的境界邁進。茲將座談會來賓發表意見整理如下:
陳得發:直銷產業這個通路在推行之初,便遭到很多人以不當的手法誤用、操作,使得正當經營業者在拓展業務時備感艱辛,因此,合法化是所有正派業者及主管單位共同的期望。

報備好,惟須加強管理
而比較報備制與核准制,究竟何者能夠擔負為產業把關的重任?曾接觸直銷的人都知道,直銷產業並未設立太高的門檻,讓參加人不得其門而入,也可說直銷是進入障礙最小的行業,若採用核准制為管理產業的辦法,表面上看來,似乎較具保障性。
但仔細想想,改為核准制其實只會增加主管機關的行政負擔,甚者將引發走後門、買執照的弊端,保障與否,值得深思。
個人的看法是,不妨在現有的制度上多做補強,業者提便更完整的資料、主管機關採行更詳盡的審核程序,或許就可以解決現有的諸多問題了。
喻修萍:馬來西亞及大陸皆採用核准制管理直銷業,對公司產品、制度,甚至生產工廠的要求條件都十分嚴苛,業者為了拿到執照必須耗費相當的時間、人力及物力。
當興田公司在馬來西亞發展時,當地政府為了保障本土公司,對同樣採行直銷通路的外商公司,實施不同的審核標準,為了拿到執照,興田公司耗費更多的心血。
從之前的經驗來看,深深以為,正處於戰國時期的台灣直銷產業還是比較適合報備制,只是政府機關應該訂定更嚴格的管理條文,以要求業者提供更完整的資料才是。
蕭志仲:我個人較偏好報備制,但不可諱言,現在的報備制有其缺失存在,若想改善問題,建議可從三方面著手。
1.加強稽核:公平會應強化其管理功能,若有人手不足的憂慮,不妨由業者提供保證金,供公平會聘請人員之用;而加強稽核的結果可保障直銷公司的合法性、強化大眾對通過稽核公司的肯定,良性循環下,正當業者必定樂於提供保證金。
2.公佈評比標準:公平會應該將特殊案件的內容、處理方式,作為管理直銷產業的評比標準之一,並刊登在定期刊物上,告知一般消費大眾,其參加直銷的好處及保障為何。
3.由業者提供更完整的報表、營業額、參加人人數等資料,交由公平會不定期查核。
不論政府選擇報備制或核准制,業者其實並無置喙的餘地,只希望在制訂法律時,不僅以保護消費者為出發點,也要保障業者的權益。

核准好,有助業務推動
金天放:美兆公司經歷過由業務人員行銷、販售會員卡,而至直銷的多種銷售管道來推廣業務,深知業務推廣的不容易。站在促進業務推動的立場,我贊成以核准的方式來管理直銷業。
報備的方式雖然比較簡單容易,但報備並不等於合法,不能建立消費大眾對直銷產業的信心,對業務推動並無太大幫助;而通過核准的公司便具合法性,在業務推動上,將會比較容易贏得消費者的肯定。
鄭盛賢:現今報備制的缺失在報備完畢之後,就缺乏約束,會造成此一現象的原因,在於政府人員配備的不足及資訊披露的不夠。報備制雖有缺點,但也不是說改成核准制就可以完全規避弊端,比較台灣與馬來西亞,難道實施核准制的馬來西亞直銷業就做的比台灣好、發展的比台灣順利嗎?
台灣直銷業的發展歷史僅10多年,通路未臻成熟,任何新產業在成長階段,必定會有紛擾產生,必須靠著摸索、學習,才得以再度成長,這是不可避免的現象。這段過渡時期,唯有靠政府官員、業者、學界及媒體的智慧,協助政府制訂政策、監督產業發展,才能避免不安與動盪。
林榮茂:去年雙軌制風波,讓許多人疑惑是否因為報備制度欠佳,因此才造成市場失序,更認為改行核准制或許可以規避弊端,其實大家大可不必陷入這樣的思維之中。
深思之後不難發現,採行核准制將更容易引發因執行不當而產生的漏洞,因為在核准與否的評定上,摻雜了更多的主觀意識,容易造成偏差。
現在的報備制雖有許多缺失,但若強化資料審核的過程、增進與業者的互動,問題將會有所改善,也許會造成小公司、新公司難以生存的困境,但整體產業發展必定會更趨於成熟與理性。
沈煒哲:其實報備與核准皆有其優缺點,二者都只是形式罷了,究竟何者好,其實還是得著重在人為的執行上,過度強調制度,將形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
若要提升直銷品質,建議不妨從負責人的資格及商品部份下手,將產業可能對市場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陳尚政:商業行為是一連串的演變,而非斷層發展,但在事件發生時,人往往只看斷層的一面,造成事情複雜化。報備好或核准好的考量或許也緣由於此。
個人認為,報備動作的加強,即可強化市場自然淘汰的功能,讓整個產業趨於一統;若因為斷層面而決定改採核准制,或許是因噎廢食。

核准條文制定不易
事實上,採行核准制存在許多困難,最大的難題在於規範條件的制訂,許多問題的衍生,肇因於法律以簡單的寥寥數語規範複雜的商業行為,政府主管單位若決意要改採核准制,在過渡時期,我建議落實以下3點建議:
1.主動寄發公平會報給業者,並在會報上刊登對不法業者的懲處案件,讓業者心懷警惕。
2.學習直銷組織中組織管理的功夫,定期與部份精選業者(功能有如組織中的領導幹部)開會溝通、協商,並宣導公平會的理念及政策,以組織管理克服人力不足、無法善盡管理之責的問題。
3.在核准未通過時,不要求業者先行歇業,而以替代的執照代替核准執照,讓消費大眾安心,知道公司雖未通過核准,但卻按照規章行事,政府也正監管之。
范建得:過去政府以預防為出發點,因而決定以報備作為管理方法,主要只針對參加人支付代價是否合理、藉由銷售或介紹人參加來獲取利潤二點加以規範。
但是,經過時間變遷,當初的重點規範已無法反映市場現況,於是形成3大缺失:
1.劣幣逐良幣。報備雖不等於合法,但不報備卻絕對不合法,然而在現行體制下,卻無法要求不法業者主動報備,而形成未報備即先營業的比率居高不下。
2.資訊披露不夠。業者報備之後,主管機關面對變動卻無法持續監督,而消費者又被誤導,認為報備便是品質的保證,經過報備的公司,便是可以參加的直銷事業,資訊披露的不夠,讓消費者有錯誤的觀念。
3.報備制無法彰顯市場機制運作。一套好的制度在於它能否透過市場機制的運作與引導,排除業者與參與者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而直銷產業由於消費者與經營者的定位難以界定,因而造成市場機制不彰的問題。
報備制有其問題存在,核准制也不是完全沒有缺失,而若由報備改為核准,各公司可能必須先歇業,未經核准前不得營業,這將造成業者與經營者的困擾;但若採用技術上過渡時期的作法,則改採核准制將無實質意義存在。在過渡時期中,可能會引發的一些問題,值得大家慎重處理。
個人主張適用制度應以市場機制為出發點,公平會善盡守底線的責任,判斷有無不公平的市場競爭情事發生,將力量用在取締、重罰未報備即營業的公司,並鼓勵合法業者。
制度是形式,執行在人為,究竟何種制度好,其實難有定論,重要的是執行者怎麼想、怎麼做,而不論採行何種制度,業者自律都將是促使強調形象行銷的直銷產業更好的要因,與其要求社會、要求政府,業者不妨從要求自己做起吧!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e魅力 未來居家生活

產學攜手交流探直銷(下)

會後會:可以畫龍點睛

你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

切合人性5大需求的直銷

解析獎金制度的架構(八)

立足台灣放眼天下的直銷事業

直銷辭典

談直銷商續約問題

你簽的是賣身契還是保證書?─認識直銷權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