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行銷的關鍵在於「恰到好處」的服務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劉典嚴
期數 / 第139期
價值行銷的關鍵在於「恰到好處」的服務
朗讀:
近年來國外學者專家大肆鼓吹「價值行銷」(value marketing)的概念,所以「顧客價值管理」(customer value management)成為現代行銷管理的焦點,在這當中,服務保證能讓企業具有競爭優勢,因為顧客希望知道自己能得到來自商家的服務承諾。
澳洲有一家銀行的對帳單總是出錯,生意越來越差。於是,新上任的經理致函給所有顧客,只要持任何有問題的對帳單回銀行,便能得到十塊美元現金。董事會認為這個決定會是一場災難,因為出錯的對帳單數量實在太大。剛開始實行的幾個星期,銀行的確付了一大筆錢,但是銀行經理藉此回收錯誤的對帳單,研究出錯的原因,看看是電腦系統錯誤、輸入問題,還是行員字跡過於潦草?一旦抓出真正的關鍵問題,必定能降低錯誤的發生率,顧客隨之而來的滿意度與銀行的業務也都有所提昇。
至於價值行銷的要領,在於提供一流服務。什麼才稱得上「一流服務」?答案極為有趣,恰到好處即可。業者提供服務時,常出現兩種極端,一是「少找麻煩」,商家認定每個顧客均為來惹事的「拗客」,這非但稱不上頂級服務,還堪稱是病態的服務理念;二是「過分殷勤」,業者假設每個客人都是無助的娃兒,要接待員隨侍在側,以為這便是頂級的服務,殊不知常常適得其反。
故而,不要「過度服務」(over service)便成了服務業必須注意的金科玉律之一,可惜往往被一般企業所忽略。在台灣的餐廳進膳,常有此困擾,原來打算與朋友安安靜靜地談生意,或和家人歡聚以享天倫之樂,豈料服務生一下子來倒茶、換毛巾、上菜,經常打斷用餐的意興。最過分的,還在於服務生彷彿不能容忍客戶桌上的「杯盤狼藉」,於是勤於走過來收盤子,弄得客人煩不勝煩;更有甚者,熱情的餐廳經理會親至客戶端打招呼,寒喧完還意猶未盡地坐下與食客聊天,弄得人家生意也談不下去,亦沒法與親人話家常。大夥兒只好速速吃完,再轉他處談,這都是典型的過度服務。
台灣各大百貨公司各樓層的專櫃小姐也容易犯下這類毛病,大概是因為百貨公司所出售的東西,多半係名貴品,日常光顧的消費者並不多,在重商主義強調業績的處境下,往往客人走近攤位才開始檢視架上商品之際,服務小姐隨即像個「小跟班」,護架皇帝似的。其用意自然是想對客戶多解說商品的優越性,但卻往往使得顧客倍感壓力,頓失逛街購物的情趣。
再看有些以提供「精緻服務」著稱的高級飯店,服務生穿上燕尾服,看起來很高尚,但若因此而製造出一堆繁文縟節,讓顧客吃個飯有如結婚一樣麻煩,那仍是過度服務;櫃檯與門僮可以叫出顧客的名字也很棒,然而如果過分獻殷勤而令人毫無隱私,日後竟望之卻步,不敢再度光臨,恐怕也是弄巧成拙吧!
所以,恰到好處的服務應是讓客戶感受業者可以「隨傳隨到」,但並非要服務人員「緊迫盯人」,畢竟,沒有消費者喜歡過於黏膩的服務。(作者為育達商業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系講師)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