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利多銷VS厚利適銷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余秋慧
期數 / 第202期
薄利多銷VS厚利適銷
朗讀:
要談「薄利多銷VS厚利適銷」,就不能不談到轟動一時的《藍海策略》一書。金偉燦說:「厚利適銷」方是殺出重圍之王道,血流成河的紅海廝殺已逐漸式微;但生意強強滾的老店說:「薄利多銷」才是客人大排長龍、獲利持久不墜的秘訣。諸老闆們一定霧煞煞,搞不清楚到底如何練功才能財源廣進吧?
投資報酬率的平衡
利潤是企業賴以為生的重要依據,但隨著「世界是平的」時代的推演,大中小盤的遊戲規則被打亂,消費者可以跳過中間商,直接與最上游的供應商交易,這些卡在通路中的中間商,對消費者而言變得「礙手礙腳」,正面臨著向上提昇或向下沈淪的轉型點,不是想辦法擴大營業,就是黯然退出市場;而許多傳統事業「高投資、低報酬」形態已然形成,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諸老闆們,如何找到自己的利基點呢?
以前一個五萬元有找的泡沫紅茶攤,只要在有人潮的騎樓、或是夜市中一塊小小見方之地,就有豐厚的利潤,足以養家活口了,但現在,隨便加盟一個外帶杯品牌,動輒百多萬起跳,賣的卻是一杯二、三十元的茶(基本款),加上人事、租金等開銷,回本之日都遙遙無期了,更何況「賺大錢」?
而「靠加盟維生」的總部,都有一套算得很漂亮的數據來吸引你投入(他們賣的商品是「希望」),但是請注意,他們都告訴你何時「回本」,而非何時「獲利」。回本等於獲利嗎?投資了數百萬元,耗費了二、三年的青春,只是追求「回本」?天啊!
藍海策略談的是「要徹底打敗競爭,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要再試圖打敗競爭。」以創新的眼光,打破產業既有的疆界,重點放在創造有價值且未被開發的市場,而非試圖在已經亂成一團的市場中打敗競爭對手。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幾千年前老子已經告訴過我們了,爭什麼呢?唯有不爭,才能真正贏得勝利!所以請你回頭想想:你該把力氣花在研究競爭對手上?還是全神貫注滿足你的消費者?
藍海策略厚利適銷之運用實例
某一包租公抱怨房子愈來愈難租,價格被房客砍到幾乎快無利可圖,而且延宕超過6個月都租不出去。他在嘉義市有一三房兩廳公寓,屋況極佳,租金原開價8000元,不含管理費1200元,屋內配備一應俱全;但是房客殺價7000元含管理費及水費,等於是實租不到5800元!而且還問可否再含第四台及網路,而房客在殺價後,經過「仔細考慮」,結果還是謝謝再聯絡!
我的建議:
1.將租金提高至13000元不含管理費(該房東一聽驚道:「5800都租不出去,妳還提高價格,瘋啦!」)。
2.增加多件柔性配備(微波爐、更新全戶窗簾、冷氣、電視等),該屋氣質立即轉變,總成本不到五萬元,但馬上與市面上大多數陽春簡陋的物件有所區隔!
3.更新之後的房屋,最後以12000元含管理費(實收10800)馬上出租。
4.增加不到五萬元的總成本(閒置租不出去之前每個月的成本就8000元,6個多月就快五萬元了),改造後每個月房租實際拉提了5000多元,吸引到的客戶非常優質(價格也是過濾顧客的方式之一),而且馬上就成交。
結果業主眉開眼笑,其旗下的物件均經過再包裝,不但在市場上獨樹一幟,屢創出租行情新高點,也均帶來良好的投資報酬率!
有人會認為:「這很簡單,我也會!」結果市場上看到有投資客將15坪的大套房,花了數十萬裝潢,結果雖然租金高達7500元至8000元(在嘉義市的套房,這價格可是天文數字了),但精算後投資報酬率竟然為「負」!以出租為主和出售為主的物件包裝手法並不相同,套房、二房、三房、四房、透天、店面……,產品的改造重點也都不盡相同,每一間房屋均有特殊的條件,所以為它找到合適的定位,再經過巧妙且惠而不費的化妝,加上貼近目標客戶的行銷法,方能將產品漂漂亮亮的推出去。
求「質」還是要「量」?
諸老闆們一定更多問號啦!例子談的都是別人的事業,到底我自己的事業要怎麼辦?到底是要「薄利多銷」還是「厚利適銷」呢?
容我將各式生意簡化成二大項:「商品」與「服務」。如果你的生意是「有形的商品」佔較大的比重,為了產品的新鮮度及分攤進貨成本等考量,建議可採取「薄利多銷」的策略;如果你的生意是「無形的服務」佔較大的比重,為了節省人力成本及提高服務品質等考量,建議可採取「厚利適銷」的策略。
以美容業來舉例,「保養品」屬於有形「商品」,在適當利潤的原則之下,貨的週轉率愈快愈好,更白話一點說,只要能出貨換現金,不妨給客戶多點優惠(請注意:優惠不代表直接折扣,而可以用贈送、加價購、買X贈X、集點、庫存出清等方式來交叉配套,以免把遊戲規則破壞,導致日後深陷價格戰的泥淖中);而「護膚」屬於無形的「服務」,通常上沙龍接受保養的消費者,除了希望達到保養的實質效果外,還有享受、舒壓等心靈感受上的需求,如果店家把美容服務當成是一種廉價的勞務輸出,必然無法兼顧品質,若想同時追求顧客的「量」和「質」,必然要提高人事成本(多請員工來應付眾多的客戶)、硬體成本(裝潢或隔間、儀器),而且要加上大量的員工教育訓練,否則顧客來一個走一個,無論市場多大,有天總會消耗殆盡。
而到處林立的餐飲業,也是以此為思考要點:你是賣食物還是賣用餐的感覺?我想,其中的差異只要你接受過王品集團旗下餐廳的服務,必定會明白,難怪王品能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中占有好幾席之地!
對於客戶,你是求「質」還是要「量」?你是以銷售「有形的商品」為主,還是在賣「無形的服務」?提醒你一個重點,無論賣什麼,都應該將自己定位在「服務業」,這樣客戶不但會受到最好的待遇,而且你和競爭對手的差距馬上就拉了開來!
何以見得?比如說「醫生」,從小到大均是高高在上的資優生,如果把自己定位在「醫生」,只是「看病」不問「感受」,雖然專業,但就顯得冷漠了些;若是把自己定位在服務業,對於醫病關係的改善,想必有很大的助益,最直接的就是「馬上和其他的醫生不一樣」!如此何需愁思病患打哪來?
以行銷的角度來看
行銷學常談的4P,就是把優良的產品,在適當的地點,以合理的價格,用正確的方法,從生產者移轉到消費者的過程。行銷大師科特勒認為,4P必須建立在STP:市場區隔(Segmentation)、選擇目標市場(Targeting)與定位(Positioning)的前提之下。經過STP的思考,方能為自己的事業制定最佳的行銷之道。
S:「我的店/商品就是和別人不一樣!」真的嗎?哪裡不一樣?但是顧客看起來覺得都一樣耶?你能明確的指出來嗎?
T:「金字塔頂/底層的人的錢最好賺!」、「女人/男人/小孩的錢最好賺」真的嗎?縱使你看得到,賺得到嗎?
P:「我將自己定位在高階商品/店家」,真的嗎?看起來像嗎?那你可以接觸到這個族群的人嗎?這個族群的人買你的帳嗎?
經過仔細的思考後,諸老闆們應該可以知道:自己的事業哪個部份應該薄利多銷?哪個部份應該堅持厚利適銷?只有自己才最清楚要建立什麼樣的事業!
(作者e-mail:ybs.company@msa.hinet.net,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ybs-company/,聯絡電話:0918-899696)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