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研究中國式管理的起點是什麼?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曾仕強
期數 / 第150期

    研究中國式管理的起點是什麼?


朗讀:

一、不「食古不化」。古賢先聖的道理原來十分正確。為什麼行之日久,反而產生嚴重的失誤呢?主要原因在讀者食古不化,把本來的用意扭曲了。觀念有所偏差自然造成不當的管理行為。譬如:「趨吉避凶」原來要我們利用「因果」的知識來做為我們行動的指導。既然可以趨吉避凶表示因果的關係並不具決定的,而是可以改變的。後來卻把「一切有定數」,僵化地解釋為宿命論、命定論,都是食古不化的惡果。一切有定數,最好解釋為「不去改變,只好照著定數去走;如果有意改變,當然可以創造出理想的未來」。
二、不「不求甚解」。古代書寫工具缺乏,不得不惜字如金。說天就代表天地,說男便包括男女。所以才要求讀者自己舉一反三、多做推想。後來由於考試引導教學,只肯死背強記,不敢有所發揮。以致不求甚解,只求考高分。把「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的男女並重,解釋為男主外、女主內的男尊女卑,實在不知道這種書是怎麼讀的?天剛地柔,原意是天很剛都必須有悲天憫人的柔,地很柔,一旦發出力量都十分剛強。後來天剛地柔,都受到二分法的割宰。天剛而不柔,地柔而不剛。可見不求甚解的弊病,隨處可見。
三、不「自以為是」。現代講求專業,人人只知道「少少中的多多」,便認為知道得很多,以偏概全地把自己的專業無限制地向外擴展。加上對「一通萬通」不求甚解,對「一以貫之」也食古不化。於是,憑著諾貝爾獎的主的光環,便自以為是地無所不知、也無我不管。弄得外行人盲目崇拜,內行人痛心至極,而當事人則至死不知悔悟。人之大患,在好為人師,便是專為這些人而說的。
讀聖賢書,最好具有恭敬的態度。流傳這麼久,至少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總比現代這些求新求變的產物,不知道能維持多久,便為另一波求新求變的潮流所淹沒,要可靠得多。只要不食古不化,並不一切遵照前人的訓話考據而不敢有所懷疑。不不求甚解,凡事不敢稍嘗即止,或者不深入思考,而舉一反三。不自以為是,不把自己窄狹專業盲目擴大,以致鬧出笑話。具有三不的恭敬態度,應該可以放心地研究中國式管理。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真心

其實你可以做得更好

第四課 ABC法則的價值在倫理基礎

聽話照做,還是量身訂做?

領導者是助人成長的教練

中國式管理為什麼推崇世界大同?

大腦就像一台超級電腦

富爸爸成功致富心法(一)

靜心!他才能聽到你的聲音

啟動絕對生命力的潛能密碼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