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利智慧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陳三榮
期數 / 第228期
贏利智慧
朗讀:
企業的本質就是要獲利,企業賠錢是一種罪惡,代表企業家耗用了社會的資源,卻無法產出相對的好結果。企業本身就是一部賺錢機器,若企業不賺錢,也代表此機器運轉不順暢,須要調整。不斷獲利的企業才有發展、才有未來、才能留下最優秀人才。領導人的智慧在於深刻了解自身企業的獨特特質與綜合因素,找出最佳的商業模式。
創業動機決定事業大小與獲利能力
首先我會問:「為何你要創業?」,創業的動機已經決定了你的事業大小與獲利能力。只想賺大錢的企業家通常賺不了大錢,只有真心想要解決客戶問題,希望在客戶臉上看到笑容,提供最好產品的公司才能賺大錢。
好產品並不一定會賺大錢,但所有持續賺大錢的公司一定有好產品。為何一家公司能擁有最好的產品?好的產品來自專業與承諾,專業來自苦練與提升標準,承諾則來自不斷與內在自我對話過程。承諾是夢想者與實踐者的分野,你可以是一個偉大的夢想家,缺少了承諾就會變成空想家。一家公司一旦有了好的產品,接下來非常急迫性的問題是如何為企業創造大利潤。
企業的終極目標是理念的實踐,但考核的標準是利潤的展現。因此企業家或經理人的天職就是為企業賺錢、賺錢、再賺錢。企業的利益高於一切,除非獲利的手段違背了企業理念或社會正義。
企業家最大的工作就是賺取最大的利潤,所有企業家只做二件事,第一是行銷、第二是削減成本,請記得「利潤=收入-成本」;領導者每天二件事是提升收入或削減成本。想賺更多的利潤,就要把成本當魔鬼,能殺死一個算一個。
領導者必須掌握成本的主控權,從成本設計中掘金,是賺取大利潤的有效方式。要把成本當投資,要像投資一樣要求回報,每一分投資都要帶來收入,帶來利潤。要建立一套流程制度,要求所有成員照做,錢花出去後能帶回什麼?價值有多大?回報是什麼?什麼時候能回報?一切都要量化,並明確算出來並寫下來。
高級主管要每天對成本控制保持警惕,一旦不管理或放鬆管理,成本就會悄悄長大。世界上最優秀的公司都是用利潤指標來衡量,因此不但要有業績目標,更要有利潤目標。
採購部門不是後勤行政而是利潤中心
請記住採購部門不是後勤行政,它是利潤中心。優秀企業都對供應商保持高度的警惕,因為要創造財富就必須對一切懷疑,只有經過檢查才能相信,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別人。必須嚴格管理採購人員,確保企業能做到最低的支出成本。
以前做的事和現在做的事不一定合理,要先決定公司做什麼,才能開始分配資源,只有合理的才能存在。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成功的關鍵就是凡事追求合理化。每一項開支的申請,都要問:「這筆錢花出去有什麼效果?由誰花?怎麼確保效果?達不到效果追究誰的責任?」若沒有充分的理由、良好的控制、明確的責任和量化的結果,是不會花這筆錢的。
而一旦花出去,企業就要追究:是不是按規劃的時間和數額實現了回報。一項不合理的支出,會帶來更多不合理的支出,所以花一筆錢之前,一定要問:這筆支出用來做什麼?對企業增長是否有利?
公司要對所有的支出做到逐項控制,毫不留情的削減預算。削減預算不需要任何理由,公司總經理必須無條件接受,否則就要追究責任。人是逼出來的,不只經營目標要有壓力,成本目標也要有壓力。成本降低,不能降低產品的品質。
品質是高度的職業水準所決定,而不是成本所決定。控制每一筆支出,其關鍵是一切都要量化,只有量化才能反映成本的回報率。考核員工也要有量化的指標。控制每一筆的支出是個很理想的目標,但總會有魔鬼跑出來。最重要的是企業要有自我改善的機制和全體上下的自覺性,才能亡羊補牢。
用一個身價昂貴但正確的人,比用無數身價一般但不恰當的人,往往能節約更多的成本。正確的人有二種涵義:價值觀的正確和工作能力的正確。挑選員工必須有能力或潛質勝任崗位的人,這樣的員工能迅速為自己創造效益。越是重要不可替代性的職能,越需要迅速找到正確的人。依據利潤及時獎懲,企業的目標是獲取利潤,一定要以利潤為獎懲的最終依據,否則可能引導員工去做利潤之外的假文章。
以優惠價為企業保持優勢價格空間
不要降價,要增加附加價值,降價=自殺。企業一旦降價,想重新回升難之又難。除非萬不得已,即使想降價也最好採用打折或優惠的方式,為企業保持價格空間。在傳統思維模式中,人們認為應該圍繞成本來確定產品的價格。但實際上,決定價格的不是成本,而是價值。
產品有三重價值:一是實物價值、二是核心價值、三是附加價值。成功的企業會專注在核心價值與附加價值。松下幸之助認為「薄利多銷」是資本主義中最大的缺點。因為這會妨害企業共同發展的原則,使少數企業過分壯大。「厚利多銷」不僅是企業共同發展的原則,也是公司與員工同時繁榮的基礎。領導者的工作一方面在產品中注入更多的價值,另一方面盡量降低成本,力爭掌握核心優勢,以遏制挑戰者並擴大利潤空間。
企業必須清楚:自己最擅長做什麼?什麼業務最賺錢?最擅長的事和最賺錢的業務是否結合?企業如果沒有賣點,又無低成本,就要被淘汰。美國行銷協會調查:在正常情況下,第一名的利潤是第二名的二倍。企業一定要做到又出名、又強大。如果擁有了第一的稱號,企業將因此獲得巨大的利益。
只要是第一,永遠賺大錢。成功的捷徑就是向成功者學習,在經營領域,如果你不是第一,就要和第一名在一起。爭取與上游和下游行業的第一名在一起,與合作行業的第一名在一起,這會使你在企業管理、聲譽等方面受益。
企業的核心能力指的是能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及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滿足個性化的需求的企業有二類:一類是自己有個性,然後找到相應的消費者;另一類是認識到目標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從而提供合適的產品以滿足客戶。當企業可以了解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充分挖掘客戶在不同環境、不同階段下的需求、甚至是終身價值、並將客戶的忠誠度緊緊握在手裡,利潤之門於此大開。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