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練習自我管理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149期

    練習自我管理


朗讀:

索佛克里斯是希臘的悲劇家,以撰寫《伊迪帕斯王》而知名於世。他在晚年時,朋友調侃他說:「你現在老了,不能享受性愛的快樂,應該會覺得遺憾吧!」他回答說:「你錯了,我好不容易才擺脫性慾這個暴君,怎麼會覺得遺憾呢?」他將欲望比喻為盲目而衝動的暴君,可謂十分生動。但是,一定要等到年老體衰,才能免除這樣的困境嗎?索佛克里斯說的當然是幽默之語,因為他若沒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是不可能成為寫作高手的。事實上,若想做成任何事,就不能放任自己的慾望,而必須從約束自己著手修養。
在自由經濟的時代,金錢往往受到過度的重視。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說:「最大的惡行之一,是漫無目標地追逐財富。」財富是美好人生的必要條件,但是它本身不能成為目的。更何況,有了金錢之後,人的慾望就更難加以控制了。我們並不反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是還須強調『節制』與『管理』。美國是全世界最富強的國家,但是根據統計,美國人的肥胖率是先進國家中最高的,『過半的成年人與四分之一的兒童皆有肥胖或超重的問題。』事實上,在美國,肥胖已成為僅次於吸煙的死因。
既然有錢,為何不能享受?希臘時代有『享樂主義』之稱的是伊比鳩魯學派。此派號稱追求享樂,但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所提出的主張居然是『溫和的節制欲望』。理由是:如果只是隨心所欲地放縱欲望,那麼結果往往是『求樂反苦』。這種想法與《禮記》的觀點不謀而合。《禮記》上說:「欲不可縱,縱欲則傷身。樂不可極,樂極則生悲。」於是,只有節制欲望,才有真正的快樂可言。
西方的人權觀念所強調的是『個體』,要尊重每一個人的自由選擇,同時也要求個人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相對於此,我們較為強調『群體』,亦即個體在群體中的角色與職責。事實上,個體與群體不可能分開,《大學》談到『絜矩之道』,其內容是:「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在此,一個人的關係有『上下、前後、左右』三種。『上下』是就地位、階級與尊卑而言;『前後』是就期別先後、職務接替,甚至使用公物的順序而言。『左右』是就平行的層面,同處於時空中的狀況而言。一個人怎能脫離這三方面加六種人際關係呢?那麼,處世的原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之語,我們早就耳熟能詳了,但是天下有幾個人做得到呢?它所要求的是:一、對自己有高度的警覺,知道自己與別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包括優勢與劣勢,有利與有害等);二、對別人能夠『設身處地』,從『假如我是此人』的角度去設想;然後,三、再以真誠配合禮儀來付諸行動。在此,『禮儀』是指既成的社會規範,亦即合乎大家共認的行為準則。
康德談到人的行為時,主張一個人在做任何事時,都要使他的行為準則可以『普遍化』,亦即可以讓世間一切人都去應用。這是真正的平等精神,奠基於對每一個人的同等尊重,亦即『不可只以別人為手段,而不同時也以他為目的』。然而,真正實踐此一理想時,是不能脫離前述的『絜矩之道』的,也不可能沒有『約束自己』的基本修養的。今日民主社會的公民,首要條件就是『自我管理』,否則如何能做自己的主人,又如何能夠期待別人把自己當成一個獨立自主而自由的現代人?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成功就在逆境處

直銷成功的含義

好主管要強悍但不凶悍

創造海洋 才能看見極光

21世紀成功直銷領袖的自我養成

服務要能多用一點心,行銷才會多走一步路

漫話商場中敵友互變的競合態勢

向虛擬人物學習行銷創意

經營獲利始於顧客滿意

1997年直銷明星商品誰與爭鋒?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