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為什麼推崇世界大同?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曾仕強
期數 / 第177期
中國式管理為什麼推崇世界大同?
朗讀:
西方所主導的全球化,先由經濟一體化著手,企圖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地改變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生活方式、行為態度,乃至於思維法則及價值觀念。不斷引起劇烈抗爭,便是缺乏內聖的修持。無法以合理方式,來獲取良好的效果。世界大同和全球化的不同,即在大同之下,會有小異的部分。我們一方面推崇大同(全球化),一方面也尊重小異(本土化)。兩方面尋求合理的平衡點,自然順利、和諧地逐步完成。
相傳孔子的學生子游,把孔子的王理想,列入禮記禮運篇,原文如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死也,不必藏諸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資竊亂臧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短短百餘字,把儒家「正德、利用、厚生」,兼重精神與物質的人類社會最高境界,全都描述出來。中國式管理的目的,在使人人各盡其才,各遂其生,並且各得其所。
我們在西方管理所揭示的民族平等、國家平等之外,更進一步背揚「以大事小」的平天下精神。在充分尊重各文化的前提下,來進行全球化。請看遍佈各地的華僑,處在各種不同生存環境之中,一方面保持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一方面則適應當地的風土人情,便是中國式管理的最佳寫照。
時時懷抱天下為公的胸襟,與各種族和平相處,互相尊重。任何跨國公司,不論種族、膚色,都能一視同仁,採最選賢與能的人才策略,來提高管理的效益。我們知道人是天地萬物的一部分,原本與天地萬物為一體。
由於人一生下來,便有個別差異,也就是各有不一樣的缺陷,所以和世界分開。修身的目的,即在內外澄澈,上下與天地同流,回歸到萬物一體的境界。中國式管理,不但不排斥西方或其他國家所實施的管理,而且具有廣大無比的包容性,可以說,把想得到、看得見的各種管理方式,都包含在內。只要用得合理,什麼方式都可以變成中國式管理的一部分內涵,實在十分方便。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