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持續力的能量來源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郭錫燦
期數 / 第176期
第八課
持續力的能量來源
朗讀:
因物種的不同,需求就有所差異,每一個人也活在自己的「道」裡面。
「道」是存在的一種現象,無關過去,也無關未來。西方人生活的道理,在東方不一定行的通;東方人的宗教觀念,西方人也未必能接受;佛教徒與基督教徒的思維會有差異;而世界上被稱「聖人」者,其學說巧妙卻又不同。
人們活在自己的「道」裡面--自己的道理。崇拜某一個歌手,在機場迎接,一見偶像出現,眼淚不自覺的狂流,聲音不自覺的吶喊,而同時身旁經過的機場旅客,臉色漠然毫無感覺,因為彼此的「道」不同。
有一個學生聽完我的課,回家很快樂的分享老師的課程,告訴她的老公:「郭老師的課程好精彩,三天下來行雲流水,口才好的不得了,好感動喔!」老公冷冷的回答:妳們那個叫什麼老師的,蠻會「屁」的嘛!
你喜歡吃蛋糕不見得別人喜歡吃,你欣賞的人,不見得別人也欣賞,就算你與某人契合度很高,也會有想法相反之處。所以,會產生能量的因素有很多種,因人而異,有人只要每天去看車、看房子就會瘋狂的推薦,有人看再多的車子、房子卻一點感覺都沒有。但是,他只要回家抱抱小孩就會勇往直前,為何如此?就一個答案,每一個人的需求不同。所以,你無法理解為何一個夥伴或是你自己窮到都快被鬼拖走了,但是卻一點動力都沒有…。
找答案,找到那個需求,就會找到那個能量。
樹自然的生長,鮭魚自然的逆流而上。
一切看似自然的事,其實隱藏著一個潛在又明顯的目標,幾乎沒有一個物種是無「目的」的存在。
樹越強壯越能抵抗狂風,越能在森林中展露枝葉,吸收到更多陽光;鮭魚逆流而上,是為了回到數年前出生的地方,產下牠的下一代,而這個目標達成的代價,是獻出寶貴的生命。「生存」幾乎是所有物種的目標,這所謂的「生存」,也包括了整個種族的生命延續,物種為了生存,這個目標往往會產生思維上的微妙變化,而成就了基因的改變。一場大災難之後,恐龍變小了,甚至變成長了羽毛的雞,因為變小,食物量的需求就變少,在災變的時代,食物得來不易,自然就需如此的應變才能生存。
小時候住在偏遠的山上,最近的鄰居都在另一座山,窮困的生活促使人自然尋找出路,我爸爸的智慧,就在窮困的狀況下,激發出無限潛能,用著雙手在山上蓋了自己的房子,後來還成為水泥師傅;他還會越過家後面的那座高山,去狩獵,是個相當棒的獵人。平常農務忙完閒餘時間,用竹子剖成片,做成一個美麗的竹籃賣給別人;山上沒有什麼休閒,因此學會了口琴還有胡琴,配合著磁性低沈的嗓音,真像是一個優秀的歌手!
有一天,家的後山坡在開挖馬路,一顆超大石頭順著45度山坡,滾了一百多公尺,直接命中房子,結果證明我爸爸蓋房子的功夫,爸爸把那顆石頭打掉,打成一塊塊長方形的石板蓋了一座水池,現在水池仍在…。而我們這群小孩,學會釣魚、簡單的狩獵、及如何在洶湧的暴漲溪水中,手牽手穿越過去。所以,小時候我們有一個很大的超級市場,就是那一座山,提供我們每天的蔬菜還有蛋白質,所以我上課的時候常開玩笑說,小候家裡很窮,窮到只能吃山豬肉…。
生存下去是一種目標,物種藉由基因改變去配合環境的需求。人類如果能覺悟生存是一種目標,那麼思維就會配合「現實」的狀況而做調整。所以,去覺悟「生存下去」,是生命的目標也是一種智慧,而當你無法覺悟時,你就不會尋找「生存的方法」、「生存的勇氣」,所以你會看到自己或其它人遇到一點挫折,就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喪失鬥志與企圖心,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沒有真正覺悟「生存的價值」。
一隻鳥站在電線桿上問一個忙碌的人:「你為什麼每天只知道要賺錢?」
那個人回答:「那你為什麼每天都在找食物?」
賺錢就是尋找食物,因為有錢才能買到食物。所以,為了「生存」的目標,賺錢成為你的方法,而當你的收入不豐,你就註定在金錢的控制之下,而唯有提高金錢收入,你才能脫離金錢的控制,而成為金錢的主人或是朋友。
這個道理幾乎大多數人都明白,但是,為何在執行的過程有困難?因為,成功除了要有機會,還必須要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方法,還有源源不斷的持續力。在這裡,持續力是一個關鍵,在正常情況下,人只要不斷的學習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