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群眾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謝晨彥
期數 / 第209期
投資與群眾
朗讀:
綜合來說,影響股價的因素包含財經、政治、氣候、人文、藝術等社會科學,更受短期群眾心理所左右。各類股票市場參與交易者,均費盡心思試圖掌握或預測股價波動的方向,以期望獲得更多的財務投資報酬。
散戶在股市高峰時就大量購買,股市在低價時,卻悲觀地賣出。散戶這種行為,解釋了為何股市高峰時成交量大,股市低位時成交量卻很少。投資大眾常常是錯誤的,一般大眾大量投資的時候,往往是股市接近高水位時。群眾有這種行為,原因是大部份人很少去詳細分析問題,只看報章標題,便自以為了解經濟。只憑表像去分析問題,結果得出錯誤的結論。
要在投資上成功,要學習心理學
市場行情越熱絡,股價越高、投入資本越高,預期報酬率隨股價走高而越低,但一般投資人追高買進股票的意願反而越強,呈現股價漲越高、買進意願越高的非理性、極端貪婪之投資行為。市場行情越冷清,股價越低、投入資本越低,預期報酬率隨股價下跌而越高,但一般投資人卻越失望性地殺低手中持股,呈現越跌買進意願越低之極度恐懼投資行為。
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在12年間賺到令人稱羨的財富,然後在壯年、事業處於顛峰時期的37歲時退休。身為量子基金創辦人,羅傑斯分析世界各地資本、原料、商品和資訊的流動,在世界各地投資別人不投資的地方、開拓未經開拓的市場,在短短10多年時間內,就幫投資人跟自己創造了龐大的財富。
在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中提到,2000年網路熱潮興起,創投業者迫不及待捧著大筆資金至所有可能與網路沾上邊的公司,抱著可能發掘出明日之星的期待,瘋狂投資達康產業,一直到網路泡沫幻滅。
許多的「專家」就在達康風暴中損失慘重。當你每天打開報紙都看到別人在發財,至少在紙面上他們是賺錢的,而你自己看到這其實是一個泡沫,這處境有多為難嗎?你不免懷疑:或許這真的是一個新紀元,過去的規則可能不適用。結果昔日的規則當然仍適用,許多人因此學到慘痛的教訓。
觀察一下日本,在2002和2003年間,大部分的分析師及經濟學家都勸人不要投資在股票上,甚至建議人們盡可能的賣掉他們手上所有的股票,或乾脆離開日本。當時日本的自殺率創新高,出生率崩跌,青少年渴望的是公務員有保障的工作。意志消沉的氛圍瀰漫著全島。但之後日本恢復得很好,股市已經漲了兩倍。
要在投資上成功,除了哲學和歷史,你需要學習心理學。每個人都會驚慌,連羅傑斯也驚慌過好幾次,在股市賠了很多錢。
在1980年石油危機之後,羅傑斯做過研究,確信石油供過於求,然而,石油的價格繼續攀高。油價肯定很快會下跌,所以羅傑斯就賣空。不久之後,兩伊戰爭爆發,由於全世界都在擔心石油短缺,石油的價格開始狂飆。雖然石油價格真的像羅傑斯原先預期的下跌了,卻是在它繼續飆升到高點後才掉下來,而那時已經太遲,羅傑斯早就出清他的部位了。支撐油價的基本盤並不牢靠,羅傑斯責怪自己沒能好好掌握烏合之眾心裡,結果犯了錯。
羅傑斯的賺錢策略
1.做足功課,不懂的絕對不碰:如果有機會聽羅傑斯演講,會發現他總是苦口婆心要投資人做功課。從供需、天氣到歷史、政治,羅傑斯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尤其記住多頭與空頭市場的歷史,讓他領先抓到1999年所展開的商品多頭行情。他不變的投資聖經是:做好研究,採取行動,就會有好運。
2.投資在別人不投資的地方:1979年在市場一片悲觀氣氛中,羅傑斯卻公開表示,空頭市場已結束,當時大家都認為他瘋了。結果市場多頭延續到1999年,道瓊指數大漲10倍以上。
1998年羅傑斯才剛剛埋頭原物料商品,結果世界最大的經紀商:美林公司就宣布退出商品業務。在羅傑斯的思考邏輯中,如果每一個人,包括美林公司聰明的職員都認為,大家不想買商品時,就是開始買進的時候。事實上從1999年開始,商品多頭行情啟動,再次驗證羅傑斯的投資智慧:脫離群眾、踽踽獨行,是找到新方向的方法。
3.用便宜價格買物有所值的東西:1999年羅傑斯環遊世界之旅來到了上海,他發現大陸股市中提供外國人投資的B股因為沒有預期的漲勢,所有海外投資人都在拋售持股,但他卻看到B股便宜的價位出現,因此大力購買,儘管隔年大陸股市大漲,他還是無意賣出。他表明要永遠持有這些股票,因為他相信21世紀會變成中國人的世紀。他強調,買進的機會很少,一生中,不會有多少次看到錢就放在那裡。
對照羅傑斯的投資策略,一般投資人犯的錯誤顯而易見,看到別人賺錢心癢難耐,算也不算股價是否合理,就一頭栽進去,且交易頻繁,結果買進機會超多,但錢卻從不在那裡。其實投資大師的投資智慧已公開許久,就看你怎麼內化為自己的賺錢之道。
讓自己獨立於市場氣氛之外
在股票操作學的領域裡,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則,就是要實行與一般群眾心理相違的反向操作。即在群眾的一片樂觀聲中,應該警惕,在群眾的一片悲觀時要勇於承接。因為,群眾大都是「搶漲殺跌」的。在投機狂熱高漲時保持理智的研判,以及在群眾恐懼害怕的時候仍保持足夠的信心,對其投資能否獲利關係甚大。
主力也往往採取與一般群眾心理相反的操作方式。例如在線路上破底,群眾一片悲觀而殺出股票時,主力卻大力買進,在線路上穿過頭部,群眾一片樂觀而搶進股票時,主力又大力賣出,進行調節。既然要與一般群眾反向操作,就必須瞭解群眾的一般心理:
1.大多數的媒體都鼓勵客戶逢低買進,逢高賣出,然而在現實中許多例子都顯示,媒體經常作出相反的建議,因此,當大多數投資刊物看法樂觀,行情往往趨近頂峰,大多數投資刊物看法悲觀時,行情往往接近谷底。
2.共同基金的投資組合持有現金的比率可當作一指標,當現金持有比率非常高時,往往股價已接近谷底,反之,現金持有比率非常少時,股價常接近頂點。
3.融資餘額表示投資人信心的增減,在股價的循環中,由谷底復甦時,融資餘額緩慢增加,隨著股價的上漲,投資人信心的增強,融資額度及增加的速度逐漸增加,終於達到頂點,股市也往往在這時見頂。
在多頭行情進入末升段時,市場價格因群眾不理性追高,而產生股價高估的「心理溢價」;反之,在空頭市場谷底盤整期,市場價格因群眾的極度恐慌,而產生股價低估的「心理折價」。對理性的長期投資贏家者而言,在嚴謹的學理基礎上建立投資信仰,讓自己獨立於市場氣氛之外,並憑藉市場群眾的過度貪婪與恐懼,方能累積驚人的財富。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