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形象寫在第一線員工的臉上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劉典嚴
期數 / 第155期
企業形象寫在第一線員工的臉上
朗讀:
劉典嚴
台灣2004年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67.8%,與歐美國家相距不遠,在服務掛帥的當下,每個老闆無不卯足全力推動大規模客服措施。但砸下大把鈔票、人力所建立的服務形象,一不小心就會被與顧客接觸頻繁的第一線收銀或服務人員無端破壞,故而第一線員工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形重要。
可是,很多便利商店的店員只會喊聲「歡迎光臨」,卻始終沒抬頭瞧顧客一眼。社會學家高夫曼(Erving Goffman)說,「日常生活是一種表演。」其實服務業又何嘗不是,第一線員工是訓練有素的特技演員,在穿上制服的同時,也要抽離自己的情緒,融入客人的感情,套上內心的戲服,表演給顧客觀賞。不過,大潤發總經理魏正元坦承這是量販店最大的挑戰,因為「大潤發的演員多數是從路上找來的臨時演員。」
為了讓「臨時演員」儘快入戲,業者必須以身作則幫顧客服務,將主動性嵌入企業文化。例如顧客拿不到高處商品,員工就要貼心地儘速搬來梯子協助,並且全程笑臉迎人,可以明顯感受到員工的熱忱。
至於零售業後端收銀台「查詢標價脫落商品」、「收鈔票後的檢驗動作」和「雙手奉上發票並致上感謝詞」的表現,更是台灣業者彆扭不慣的作為。其實,這些均是服務行銷所該注意的細節,有為的企業主必需強化內部教育,致力於讓員工感受到:不只是基本動作很重要,公司也對他們的敬業態度極為重視。
無庸置疑,第一線服務生可決定企業的生死。也因此,迪士尼樂園的清道夫須接受四到十天訓練,因為清道夫反而比正規客服人員,更常被遊客詢問。優比速快遞(UPS)創辦人凱西(Jim Casey)更要求每個新進員工都得從開車送件的派送員做起,包括歷任的全球總裁。
服務好的各種業態,絕大多數是透過長期訓練和層層貫徹。如果將大腦比喻成建立願景的業者,而末梢神經代表第一線員工,落實服務行銷,就有如將大腦和末梢神經的線路距離拉近、反應速度(客戶服務)加快,不因尖離峰或跨店有所不同。如果神經末梢失靈,不能接收觸覺、聽覺和視覺,就算大腦再好也無用武之地。既然明白神經末梢的重要性,就不能放任沒有訓練好的員工面對顧客。
曾有人形容第一線服務員必須「操不死,罵不退,笑不停」,儘管聽起來有點辛酸,然而一旦人人培養出自發心的服務心境,就不會覺得是苦差事,也才有能力站在第一線,和千奇百怪的顧客一對一過招。
總之,商業行銷時代,人與人間的交易已是生活重心,為了交易就會有互動性的服務,但因客人千變萬化,期待完全不同,而且同仁也會流動,每個時刻、每種不同狀況都可能因疏忽而犯錯,所以如何在多元、不同的服務角度裡,保持一貫的態度,是業者最大的行銷挑戰。
(作者為育達商業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系講師)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