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改造--把製造型企業轉成服務型企業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高福成
期數 / 第108期
企業改造--把製造型企業轉成服務型企業
朗讀:
光靠壓縮製造成本賺錢不但辛苦且利潤有限,如果善加運用技術知識創造附加價值,靠服務才能更有利於生存。
最近失業率節節高升,其實這種發展趨勢是極為自然的,未來一段時間,如果失業率再創新,也不是什麼值得大加宣揚的事,因為促使企業發展的典範,已經慢慢由工業經濟轉換為智識經濟,原來致力於製造的企業,近2年來不支倒地者眾;輕者紛紛外移、重者倒閉關門,從全球各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來看,美國、歐洲國家都曾發生過類似的現象。
服務業與製造業的本質
一般預估未來5年間將是企業轉型的重要契機,一個製造型的企業如果不能在這5年間轉型成為服務型企業,則經營將面臨極為艱巨的命運,除非這些企業仍舊選擇逐邊疆而製造的方式,否則難逃倒閉的命運,問題是5年後邊疆國家還剩多少?
什麼是製造型企業?什麼是服務型企業?它不是用工商登記的行業來區分,而是以經營的行為本質來區分;舉例來說,7-ELEVEN如果與一般雜貨店賣商品一樣,賣一件東西賺一點錢,是典型的買賣型企業,但7-ELEVEN不以賣東西為主要收入,它靠賣商店內的貨物架空間賺錢、靠通路賺錢,這是服務型企業,它雖然仍存在著買賣型企業的行為(賣東西),但服務型企業的行為支持著製造業企業行為的價值,所以賣一件東西的平均利潤高於純製造型企業(雜貨店)的利潤。
相同的,賣漢堡是製造型企業的行為,但是麥當勞的模式則是一種服務型企業,如果只是賣漢堡是賺辛苦錢,但是透過賣漢堡的過程,歸納出一套科學合理的製造程序、店面擺設規則以及累積選擇開店地點的知識,則可以將開店賣漢堡這種辛苦的事交給加盟者,自己輕鬆靠這種透過製造過程累積出來的經營知識賺錢,這種錢才能快速而不會陷入價格競爭。這就是服務型企業賺錢的模式,靠知識賺錢,而不是靠一個一個商品慢慢銷售累積財富。
服務業著重提高附加價值
製造型企業主要的競爭手段在於價格,所以利潤愈來愈低是必然趨勢,換句話說,為了求生存,凡是能夠降低成本的做法都要列入考慮,包括管理成本、原材料成本或者生產成本,問題是這些成本的縮減有極限,等到成本壓縮到一定程度時,不管供應商先倒閉或是企業先倒閉,終極命運是一樣的。
服務型的企業則不是依賴壓縮成本,而在於創造價值,成本壓縮的空間有其極限,價值的創造卻是無限。但是任何企業不會一下子就成為服務型的企業,因為服務型企業的附加價值衍生自製造過程中累積的技術知識,並有系統的將這些知識加以組織化,進而轉化成為有價值的商品提供給顧客。
每一家製造型企業都有機會轉型成為服務型企業,差別只在於企業花多少時間思考、認清自己的核心能力,並且能夠將這些核心能力轉換成為知識型的附加價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曾說:「人類生產的關鍵因素,先是土地,然後是資本,現在已轉移到人類所具備的知識。」現代企業也已經從勞力、資金密集的經濟型態,轉而成為知識密集的新經濟,企業能不能生存,不能只盼望政府給一顆救命仙丹,應該自己積極著手從事轉型工作,才是比較正確。
(本文作者為健峰企管智慧發展部副總)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