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世界直銷

亞太地區─全球直銷產業目光的焦點


分類 / 世界直銷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49期

    亞太地區─全球直銷產業目光的焦點


朗讀:

直銷制度最早起源於1850年,一對兄弟為了促銷皮鞋,經過不斷思索而衍生的行銷革命。時隔一百多年,去年年終,海峽兩岸暨香港直銷學術研討會在香港舉行,會中公布的數據顯示,現今全球已有超過125個國家和地區有直銷公司在營運,有50個國家成立了直銷協會,另外還有7個國家的直銷協會正在申報中。這些數字說明了直銷產業愈來愈注重商德與自律,直銷協會成為產業的自律組織,在直銷產業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再看看全球直銷產業的營業額。1995年全球總營業額為750億美元,'94年增長19%,估計1996年可達到800~820億美元。名列前茅的是日本,1995年的營業額高達300億美元,其次是美國的180億美元、德國47億美元,台灣排名第七,約19億美元。

全球直銷第三大趨勢
就從業人員數量及地區構成來看,1995年全球已有2100萬人在從事直銷的工作,較'94年的1760萬增長了19%。幾乎可以說,每星期就有22萬人加入直銷人員的行列。從業人員數量最多的前幾名國家則分別是美國720萬人、台灣200萬人、日本200萬人、馬來西亞及墨西哥各為100萬人。
單從數字顯示,直銷人員的數目果然龐大,但別忘了直銷是消費與銷售結合的行銷方式,因此,在上述龐大的直銷隊伍中,有部分可能只是為了以優惠價格買產品,並不是想成為直銷商。當然,由於直銷人員可靈活支配時間、自由度大,加上獨立自主的經營方式,也的確吸引許多優秀人才投入,藉以增加個人收入、改善生活素質。
香港直銷協會主席鄭李錦芬女士表示,全球直銷產業目前呈現三大趨勢:1.愈來愈多的單層次直銷公司轉成直銷公司;2.男性在直銷產業扮演的角色愈來愈吃重;3.亞太地區的直銷營業額快速成長,佔全球的52%(北美27%、西歐14%),居舉足輕重的地位。
鄭李錦芬認為,亞太地區之所以能躍居要角,主要原因有三:1.亞太地區經濟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提昇,部分人需要兼差來增加收入;2.在部分發展中國家,能充分發揮個人才能的機會不多,直銷正好給參與者一個實現自我、發展事業的機會,再加上不需大量資本、工作時間有彈性,因而廣泛受到歡迎;3.亞太地區人民具有刻苦耐勞的特質,能勇於為達成目標而辛勤耕耘、努力工作。
由此可見,在未來世紀,亞太地區直銷產業的發展遠景可期,而血緣、地緣關係密切的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更是潛力雄厚的黃金地域。

台灣直銷業成績亮麗
直銷進入台灣有10餘年時,從以家庭主婦的副業為訴求開始,其間歷經波折起伏,產業結構也不斷變動調整。而在業者的努力下,直銷產業在正反兩極評價交互衝激下,也逐漸有了安身立命之處。這期間,有一群直銷業者以主動積極的方式,致力宣導正確的直銷觀念,以服務社會大眾為目標,希望加強大家對直銷的認識應辨別不正當的直銷業者,「直銷協會」的概念於焉產生。
1990年,台灣第一個直銷產業公益組織─「直銷協會」終於正式誕生,隔年,公平交易法、直銷管理辦法陸續付諸施行,直銷事業終於進入有法可循的年代,並且更能夠正名與自清,和老鼠會劃清界限。目前,台灣直銷協會共有19家會員公司,主要的角色與功能包括:1.做為直銷業者與政府單位、傳播媒體及消費者間的溝通橋樑;2.建立直銷的經營倫理及業務準則;3.保護直銷消費者的權益並提昇其生活品質;4.加強教育、研究發展及強化直銷經營管理的工作。
據公平會的調查報告顯示,從1994年~1995年,台灣直銷產業的年度總營業額由394億增長為448億;從業人員162萬增至200萬。報備的公司由432家增為604家,截至1996年11月,更已高達707家。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陰影下,台灣直銷產業仍然持續穩定成長,成績十分亮麗。
台灣直銷協會理事長曾進榮表示,台灣的直銷產業已邁入成熟期,協會所屬會員公司在1995年的營業額總計高達新台幣200億以上,佔台灣直銷產業營業額40%以上。同時,產業國際化也是必然的趨勢,協會將站在協助的立場,針對包括行銷、業務、倉儲、資訊、公關、人事、財務及大陸直銷事務等相關專業知識,做蒐集傳遞及宣導的工作,讓台灣的直銷產業發展更臻健全。

香港活力十足全力衝刺
至於香港的直銷產業已有20多年的歷史,然而在70年代,卻是層壓式推銷公司(俗稱老鼠會)活躍的時期,因此當時正規的直銷公司在香港發展困難重重。1979年,香港直銷協會成立,加上世界各地不少著名、具規模且優質的直銷公司相繼在香港成立分公司,香港的直銷業才開始蓬勃發展起來。
香港直銷協會是世界直銷協會聯會的正式會員,由於香港當地並未設立特定政府單位主管直銷產業,直銷協會因此扮演正本清源及把關的角色,希望透過提高直銷業的商業道德,提供可行且自律性的消費者保障計畫,以保障公眾利益。
地狹人稠的香港,發展直銷自有其獨特的優勢:如人口集中,更容易傳遞資訊;商業行為活絡,很快能吸收新觀念。再加上位居東西交通樞紐地位,受國際公司青睞。種種利多因素,都使這個充滿活力的國際都會,在發展直銷業時信心十足。雖然,目前香港600萬人口中,僅有10至12萬人在從事直銷,直銷公司30~40家,營業額1億美元。然而秉持香港人一貫愛冒險的創業精神,直銷熱潮已風靡萬千香港人,而這熱潮在90年代的香港,猶方興未艾。

大陸混亂中自有定律
再談到擁有11億人口的中國大陸市場。中國大陸的直銷業可以說是'96年5月起才正式開放,由國家工商局向41家直銷企業和3加單層次直銷業頒發證書,正式點燃中國大陸的直銷戰火。現任北京商業管理幹部學院副院長兼商業管理研究所所長、副教授的楊謙,在海峽兩岸暨香港直銷學術研討會書面報告中指出,目前中國大陸直銷業的狀況,可以用「穩中有火、火中有亂、亂中有治」三句話來概括。
穩中有火,指的是多數公司在拓展業務上都力求穩健發展,對外界宣傳十分低調,甚至迴避宣傳。不過,在這樣低調的態勢中,還是有一些公司快速增長,目前,月銷售額在5,000萬人民幣的公司已不止10家,且銷售額正以30%~50%的速度在成長中。若市場環境無大變化,直銷產業在明後兩年形成發展高潮是十分有可能的。
火中有亂,是指在一片熱潮中依然存在著一些違規事件。如沒有合法的經營手續卻大張旗鼓地發展業務;或雖是合法公司卻有跨區經營、經銷進口產品、定價偏高、培訓活動亂收費等問題,常在市場掀起大波瀾。
所謂亂中有治,是指儘管目前中國大陸的直銷市場亂象頻生,但有關當局為管理所做的努力也未曾停歇。其中以上海市的管理較臻成熟,當地的管理辦法已出爐並在市場起了作用,而其不定期的業界聯席會議,也使業者較有依循的方向。

直銷讓兩岸三地更密切
楊謙認為,未來中國大陸的直銷業雖然不可能遭禁,但它的發展在幾年內都可能只是有限度地開放。但由於市場對直銷的潛在需求很大,社會對直銷的認同也在擴大,所以未來幾年直銷的走勢仍看好。主要的表現有:1.直銷產業的營業額將有較高的成長率;2.直銷公司將面臨分化重組,不論是出租許可證或由海外公司併購,將提高許可證的使用效率,增加直銷業的活力;3.直銷商的自我組織程度加強,少一些狂熱與盲目,多了理智與經驗;4.傳統企業對直銷方式愈來愈認同;5.管理規定可望頒布。
台灣、香港、中國大陸是當今世界經濟領域中擁有最高外匯存底的聯合區域,毫無疑問,在今後20~3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發展區。事實證明,世界上經濟愈發達的國家與地區,直銷業也愈蓬勃。有人說,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隨著兩岸三地大中國經濟商圈的迅速飛騰,直銷業也會隨之發揚光大,並成為三地經濟活動中日趨重要的一環。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亞太地區─全球直銷產業目光的焦點

《他山之石》 馬來西亞:直銷牌照有效期,違法者可隨時撤照

古承濬:直銷不應是自由的行業,呼籲政府修法從嚴管理 陳得福:

震盪全球直銷經營定律

日本直銷業傳單戰術合法嗎?

日本直銷業96年重大事件回顧

2018 台灣前20大直銷公司排行榜

疫情ING,2021 馬來西亞直銷業發展概況

韓國直銷世界第三大透視

更年期實習生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