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興漢
馬來西亞直銷一直以來都與台灣市場有許多相似之處,彼此之間也有許多關聯,特別在整體營業表現上,也一直都在伯仲之間。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馬來西亞市場的營業表現總是緊追於台灣直銷市場之後,不過,最近兩三年,馬來西亞的直銷年營業額卻已趕過台灣。
馬來西亞企業與民眾對於直銷模式的參與熱情逾三十年而未曾改變。自1993年頒佈直銷法令以降,伸牌獲照者更是前僕後繼,激烈的競爭雖淘汰了不少經不起考驗的公司;但是,也促使馬來西亞的直銷長期的蓬勃發展,並以後來居上之姿趕過台灣直銷市場。(表一)
表一、最近十年(1999~2008)馬來西亞直銷各類市場計劃年度直銷執照核發總數一覽表 (單位 家)

根據馬來西亞直銷協會最新出爐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全體五十五家會員公司於2008年度共創造了31.5億馬幣的營業額。而馬來西亞國?貿易合作社及消費部則於較早之前(2008年底)也公佈了2003~2007年度的產業數據。(表二)
表二、2003~2007馬來西亞直銷(含多、單層及郵購)各類市場計劃營業額一覽表 (單位 百萬馬幣)

不過,由於馬來西亞直銷協會會員公司的屬性包含了多層直銷、單層直銷以及郵購等類型,另外,部分屬於直銷屬性的公司並未成為馬來西亞直銷協會會員(例如年營業額在五至六億馬幣的科士威),因此,上述數據並無法清晰呈現馬來西亞直銷市場的概況。
為了對馬來西亞多層直銷的整體營業概況及營業表現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在參酌馬來西亞直銷協會、國?貿易合作社、消費部的官方統計外,還必須向馬來西亞公司委員會調查各公司上報的營收數據,始能獲得一個真正的馬來西亞直銷營業額與排名的輪廓。
特別要說明的是,馬來西亞直銷協會雖已公佈2008年協會會員公司的總體營業額;然而,由於貿易合作社、消費部等單位關於2008年的相關統計尚不完整,因此,本次馬來西亞直銷20大公司最新的排行也只能止於2007年度的數據。
另外,馬來西亞直銷公司對於數字的呈現相對保守,而且個別公司的會計年度有所落差,因此,本次馬來西亞直銷二十大排行榜及營業額僅能採取區間模式呈現,雖不能完全精準,但也避免了可能的誤差。(表三)
表三、馬來西亞前二十大直銷公司排行榜(單位:億元馬幣 馬幣兌台幣約=1:9.5)

從2007年度的20大排行中可以看出,即使外商環伺,馬來西亞本土的直銷公司卻能表現突出,在前10大中佔有五席,比佔有四席的美商還多一席,而且本土的科士威公司與美商安利公司業績平分秋色,在排名上也一直互有領先。
即使11至20名,馬來西亞本土公司依舊佔有優勢,共五席,比擁有三席的美商多了兩席,由此可見,馬來西亞直銷的發展不僅蓬勃,也展現了其他市場相當少見的本土優勢。
另外,台灣直銷公司在前十大有一席之地,在11至20名中也有兩席,雖不是數一數二,但也不至在大馬市場白忙一場。
只是,看見馬來西亞本土公司的強勢,未來台灣公司想要進軍長期被視為台灣海外市場前哨站的馬來西亞,恐怕還要多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