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自己的逆境智商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107期
測量自己的逆境智商
朗讀:
內文: 通常碰到挫折時,我們會受經驗所影響,譬如從小吃苦受難,長大後遇到挫折就比較容易適應。
為了具體把握自己的逆境智商,《AQ》一書的作者提出了一個稱為「核心」
(CORE)的方法。就像許多美國人常用的縮寫字母語法,「核心」一字的四個字母分別代表這個方法的四個步驟,就是:1.控制(C代表Control);2.緣由(O代表Origin起因與Ownership責任歸屬);3.範圍(R代表Reach影響範圍);4.持續(E代表Endurance)。
追溯受挫源頭
譬如,我認識一位年輕朋友,他在高職畢業後參加一個寫作班,聽到一位老師說:「寫作是現代人的身份證。」於是他立志要出版一本書。他認真寫了幾篇文章,請這位老師指教,結果老師的評價是負面的。他覺得自己受到負面的傷害,幾乎活不下去。
他來找我,我請他用「核心法」測量逆境智商。首先,他遇到被老師否定的情況,覺得自己的一絲希望幻滅了,這種逆境使他覺得毫無招架之力,亦即他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更沒有能力扭轉整個局面。其次,這一切的緣由是什麼?所謂「緣由」,包括挫折的起因以及他在其中應負什麼責任。這位老師先給人希望又讓人失望,這個年輕朋友在尚未明白出版是怎麼回事,就認定自己可以當作家。老師固然難辭其咎,學生也有過度天真的責任。如此一想,這位老朋友的心情就緩和多了。
接著,這個逆境的影響範圍「顯然」超出人的預期。寫作之路受阻,有這麼嚴重嗎?會使人覺得萬念俱灰,甚至不想活了嗎?世間大多數的人不是作家不也活得好好的嗎?是誰規定你要成為作家的呢?不靠寫作就不能取得受人尊重的身份與角色,就不能達成光宗耀祖的目的嗎?也許你忽略了自己還有更具潛力的專長呢?
第四步,是指在時間上這個逆境持續了多久?我詢問這個受創的年輕人,他說,「從事情發生之後,沒有一天忘記這種傷害,到現在已經6年了。」我想,當初這個老師一定做夢也想不到,他的一句批評竟然會對別人造成這麼大的傷害與痛苦。既然認清了這些事實,現在就可以停下來或轉個彎了。人生本來就是受苦的,既然不能避開苦難,也要能苦中做樂。或者至少沒有必要增加自己的煩惱。若是不能撇開過去,又怎能開創新的未來?
別讓自己白白受苦
我以案例說明「核心法」的操作,是證明它是有效的。事實上,我們即使沒有學過這套方法,也會在遇到挫折時,為自己尋找出路。
譬如,我在美國念書期間,無異處在一個龐大的壓力之下,無論我如何用功,只要還未取得博士學位,就不能掉以輕心。當時我清楚感覺那是一個空前逆境,我那時還不知道「核心法」或「逆境智商」這些名稱,不知道要分辨情勢。但首先,我問自己,能「控制」的部分有多少?答案很清楚:只能拼命用功,「勤能補拙」,其他的也只好聽天由命了。
其次,關於逆境的「緣由」,我的心得是:這一切是自找的,所以與其責怪老師的要求太嚴苛,不如以破釜沉舟的決心來勉勵自己。找藉口推卸責任,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這樣做有效嗎?對於克服逆境、達成目標,又有什麼幫助呢?然後,在影響的「範圍」方面,我經常提醒自己不能灰心喪志,或者對未來產生悲觀的念頭,因為這只是人生的考驗之一,而不代表全部的人生。最後,在逆境將「持續」多久方面,我倒沒有太大的問題,因為我早就打定主意要在4年之內完成學業。也就是說,再苦也是4年而已。這種想法為我帶來憧憬。
人生不怕受苦,就怕自己不知道「為何」受苦,也不清楚這個苦「何時」結束;學會「核心法」,對於我們面對逆境時是很有幫助的。
(本文作者現為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