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人的自由與責任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陳武剛
期數 / 第84期
直銷人的自由與責任
朗讀:
當中華民國的民主政治跨越5000年歷史,宣告人民可以直接投票選舉國家元首的一剎那,相信全台灣千萬同胞都曾為自己做了總統的「頭家」,而興奮不已。
踏進直銷業10餘年,這種自己做頭家的喜悅,我尤其能夠感同身受。因為,直銷正是一個享有最高度自由、自己掌控命運、可以做自己主人的行業。
直銷是服務業的一環,但就從業屬性而言,又直可和律師、會計師、醫師等自由業者相提並論;他們不定時的以專業服務客戶,不太受朝九晚五辦公室文化的束縛,這一點,在直銷業第一階段的零售性服務上,幾乎完全顯現。
零售性的直銷,人與人之間因產品的口碑而結緣。當從業人員進行銷售行為時,時間和空間具有高度彈性,只要雙方約定,辦公的時間、地點可以隨時彈性調整。這種變通性,使從事直銷的人可專職,亦可兼差,產生了「第二份收入」的無比魅力。
按照意願規劃直銷生涯
傳統的中國持家之道,是教人「量入為出」,收入多少用多少,以收支平衡為原則。這也難怪,在靠勞力營生的農業社會,耕耘才會有收穫,「要怎麼收先怎麼栽」,那敢有兼職或外快的非份之想?
商業社會則不同。時間就是金錢,只要有足夠的成就動機,加上充沛的體力與良好的人際關係,要身兼數職、月入好幾個薪水袋,並非難事?因此,許多直銷人是從兼差開始入行的。甚至不必出門,在家裡拿起電話就可能話出人脈與財富的無限希望,自由度夠高了吧!而這通電話隨時都可以打,不受上、下班的侷限,直到你確定自己的個性、意願和認知度都準備好了,打算全力投入,再規劃完整的直銷生涯也不遲。
直銷公司各有其組織文化。以克緹為例,克緹人多以「寓教育於工作,寓工作於旅遊」的生活方式為樂,其樂之大在於自己,可以完全掌握工作的質量。傳統上班族的付出與回收不一定成正比,即使你是放棄私生活、全力投入事業的工作狂,到頭來往往只是空留「為誰辛苦為誰忙?」的遺憾,甚或還賠上自己的健康以及喪失了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的機會。然而,只要你積極和親朋好友分享直銷的樂趣,這種種的遺憾就不會在你的身上發生。
直銷人的責任代表從業者的榮譽
凡是健康的「自由」一定伴隨著責任與義務,直銷業的自由也不例外。讓我們思考一下,在直銷人自給自足的同時,他所應該擔負的責任又是什麼呢?我想,當銷售的服務開始時,便也是我們的責任開始時。
在台灣,直銷業的整體形象直至這兩年才稍有轉寰,我們被納入公平交易委員會的管轄範圍,從業的規範變得有法可據,社會上也不再用異樣眼光來質疑直銷行為。為什麼直銷需要改變形象?正因為有太多業者只享受自由,不肯擔負責任。
這些不負責任的行為包括,有人為謀求暴利,刊登不實廣告;有人則以虛妄的標幟內容販售貨品;有人以打代跑的心態經營事業,撈一票就走人。當然,若以這種非永續經營的手法來領導組織,不太可能花心血去栽培人才,或重視組織的教育訓練。
換句話說,直銷業的責任,首應由擔負經營管理重任的領導階層表達出來。所謂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唯有業者能自尊自重,以行動力行根留台灣、永續經營的政策,直銷業才可能和其他行業一樣,出現令人尊敬的「經營之神」。
事實上,直銷業的責任同時也代表一種從業者的榮譽。身為公司的大家長,我花很多時間在研討永續經營的典章制度上,希望凡是投入公司組織的人,都擁有工作的保障及終身學習的機會。
此外,我非常鼓勵資深幹部朝經營管理的階層發展,真正感受獨當一面的體驗。目前公司在全台灣有14個發貨中心,每位發貨中心的負責人,都有一雙推動搖籃的手。他們漸漸感受到自己對組織的使命,心胸和氣魄都會不斷擴展。當我看到昔日的小樹苗一天天地長成大樹,那份浸潤在責任中的喜悅,真是巴不得能和更多的人一起分享。
總而言之,直銷業的自由度在21世紀日益個人化的資訊時代裡,相信是倍加令人嚮往的,只是,有自由必有責任,唯有把自由與責任同時放在肩膀上,直銷業才能走長路,也才更能受到社會的肯定。(本文作者為克緹國際事業集團總裁)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