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精神新挑戰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王清福
期數 / 第113期
敬業精神新挑戰
朗讀:
在組織裡,我們很容易發現,到處都有敬業精神不夠的員工,主管人員如果沒有針對這個現象分析原因,光靠職權指揮命令部屬做事,恐怕沒有辦法有效解決。因為員工終究比較多,而且工作每天都得做,如果一一個別校正,事實上不可能,甚至治絲益棼,問題越處理卻有越多問題擺在你眼前。
員工的工作態度,是一種抽象表現,應該從精神層面設法解決,如果只在動作層面催促,效果必然有限。員工缺乏敬業精神,主要有2個原因,一是好逸勿勞;另一是不求長進。
好逸惡勞應該是天生的,不過卻有程度差別。有的人的確不喜歡工作,就像「懶惰沒藥可醫」(閩南語發音),工作對這種人而言,是為了謀生不得不承受的一種懲罰。他們只要保得住一份薪水、能混就混,渾然不知道組織的任務是什麼,就算工作有急迫性,大家非得加班不可時,也可能為了私人瑣事照樣請假。
一般員工雖然好逸惡勞,卻仍有積極奮發的一面。當這兩種心性交叉並存時,主管人員要運用手法,誘導員工努力做事。所謂的手法,包括半強迫的要求,以及利用工作來約束。要求員工做事,原是主管人員應該做的事,主管人員不能放任不管,讓員工憑「良心」做事,便是無意識縱容下屬。此外,尚可利用工作的持續性,讓經常性的工作自動約束員工非做不可。此時主管人員可以減少指派的動作,但須追蹤工作進度並考核成果。
影響敬業精神的另一個原因,是有些員工追求名利的念頭比較薄弱,產生不求長進的心態,這種情形最常見。對於喜安於現狀的員工,要灌輸正確的工作觀念,工作不僅是勞務的提供,更必須承擔應有的責任,有時基於業務需要、職務異動,是一種責任,應該坦然面對。
(本文作者為萬通銀行台中分行經理)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