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判斷力,不做唯命是從的跟隨者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71期
強化判斷力,不做唯命是從的跟隨者
朗讀:
近日直銷業事件連連,忽爾傳出有人利用組織網絡大舉吸金,忽爾又聽聞業界頗富盛名的直銷商與公司大鬧意見,最後割席絕義,直銷商帶著大隊下線另覓機緣,留下未竟的爭議。這兩則事件,表面上似無關連,但仔細探究問題根部,卻不免與公司、上線、下線三者關係的理不清有所牽扯。
三角習題難解引發事端
在吸金事件中,下線無法明確定位上下線間的關係,於相處上,不知該如何拿捏分寸,更不辨上線的動機,任由其予取予求,致使自身利益蒙塵;而公司雖未直接捲入事件之中,卻難以規避道義責任。
至於直銷商與公司大動干戈部份,與二者的關係、定位更是明顯地脫不了牽連,若不是相處出了問題、該盡的權利義務及權限劃分不清,怎會引起如此波濤?而在這個事件中,下線好似成了競爭的籌碼,誰能鼓動較多人投入陣營、得到較多資本,誰就稱王。此事勝負雖未定,但實則兩敗俱傷。
問題發生既然與定位有關,我們不妨便來探討這三者的關係。就直銷商與公司的關係而論,二者應當是唇齒相依的,公司方面須竭盡心力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並提升自我的直銷專業素養,以提供最佳的後勤資源,此外,還要能放下身段,聽取直銷商的意見,以掌握第一手市場情報,讓直銷商有被重視及參與的感覺,才願與公司協同心志,發揮整體作戰能力。
而直銷商的角色,則應將自己定位為公司行政團隊的最佳拍檔,配合落實決策,主動提供個人意見,但絕不干涉公司的行政運作。
對公司忠誠、對上線心懷感激
至於上下線的關係,其實是很單純的,上線引進下線的同時,責任便應運而生,上線有義務輔導下線、幫助他成功;而下線對上線,則應當心存感激,因為若沒有上線,自己與直銷之間便難產生交集,因此,不論上線能力如何、是否盡到傳承、輔導的責任、是否堅持迄今,感激的初衷都不應有所改變。
公司與直銷商、上線與下線的關係原本各自單純,但若上線與公司關係發生變化,問題就有點複雜,下線要如何因應?該當誰的忠誠跟隨者呢?
永久領導飛躍經理廖秋欽明確地指出,「直銷商應以公司為重」,他認為,上線能力強,對下線或許有幫助,但若上線決意離開既有跑道,一家制度、產品、行政支援皆具的公司也能透過體系的力量讓直銷商有所成就,因此,孰重孰輕立見分曉。當然,廖秋欽也不諱言,上線離去絕對會對下線及組織有所影響,但是「事業是自己的,經營生意是為了自己,不要把所有焦點放在上線離開的事實上,影響自然能夠降到最低。」
如新紅寶石級直銷商蔡豐名認為,就個人的直銷事業經營而言,公司的產品研發、經營策略是影響其事業能否順利經營的因素;至於上線,則是個人的良師益友、資訊提供者,對事業拓展也有一定的幫助,二者應當並重。但當二者之間視同水火時,直銷商應就事實面妥善考量,以自身組織利益做一番仔細的評核。而評核的標準為何呢?
明辨是非因應爭議
直銷是「人」的生意,而人的關係向來又是最為複雜難解的,更遑論其衍生出的種種問題;面對公司、上線與自己的難解習題時,夥伴們不妨建立以下觀念,以為判斷依據:
1.用心經營的事業是「自己」的事業,做成任何決策,必須對自己及下線負責。
2.面對上線的要求,必須有所考責,與教育訓練有關的要求,必當遵從,以落實完全地複製與傳承;至於其他方面的要求,則得仔細斟酌,不可做一個盲從者。
至於要不要跟著上線離開既有公司、另闢江山,當然不能全憑「義」字掛帥、輕易放棄經營多時的組織與該擔負的責任,反而應從公司經營面來做衡量,若公司方面有了下述問題與變化,直銷商再來判定走或不走也不遲:
1.公司經營者理念改變
直銷商加入一家公司,除了受上線感召外,公司的經營理念必然也是令人願意投入的一項考量,公司經營者是否有永續經營的想法,也與直銷商的事業息息相關;一旦公司的經營理念有變,或永續經營的想法不再,直銷商就得為自己打算打算了。
2.公司財務出現問題:
一項錯誤的決策及資源分配,可能導致公司財務出現危機,嚴重者,可能發不出直銷商努力經營事業所應得的獎金;當此時,不必他人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