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 直銷寶貝篇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南方甫
期數 / 第227期
年輕人 直銷寶貝篇
朗讀:
南方甫
三十年前,不論是在公車、火車甚至是在街頭上,到處都是年輕人,他們都是嬰兒潮的年輕人。
歲月不饒人,三十年後,這些年輕人現在都已年過五十了,於是,三十年前擠公車、趕火車或者來往於街頭的年輕人,大多數現在還是在擠公車、趕火車或者在街上行色匆匆。只是,當年充滿青春活力的身形與臉孔,已增添了無數人生考驗的痕跡。歲月無情最醒目的印記是,大家的頭髮都已開始變得灰白。
由於過了嬰兒潮之後,家庭計劃幾乎成為台灣全體社會的共識,除了很少數家庭意外多了一個之外,絕大多數1970年代以後建立的家庭,都只有兩個小孩。
1.80年代以後,由於晚婚、不婚與結了婚卻不生小孩的人們急速增加,新生人口比家庭計劃時代更為銳減。
人口老化正在快速改變直銷行業的生態 於是,當我們現在有機會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走在街上或者進入一般性的(非年輕人專屬的)公共場所,我們再也無法看見如三十年前那樣充滿青春氣息的景象。當然,我們已經習慣了社會環境的改變,對於我們週遭年輕人數量越來越稀少的現況並沒有太特別的感覺。只有少數學者專家例如大前研一會深刻思考為什麼公車、火車、捷運上年過半百的人幾乎佔了一半,而這將會對現在及未來的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在未來它將使得我們的孩子承受人類歷史上少見的重擔,正如同大前研一的憂心一樣,沒有一個社會能夠負擔八十一歲老人成為人口結構最大族群這種怪現象,但如果少子、不生、不婚的環境條件沒有太大變化,那麼五十年後的日本就會變成這種荒誕的人口結構。
事實上,這個重大變化的影響,絕對不僅僅是未來式的,而是一個進行式,這個進行式也不僅僅在大眾交通工具或在公共場合裡老人比年輕人多,在直銷,這個進行式也正在快速改變直銷行業的生態。
根據日本《Network Business》的最新調查顯示,日本直銷人口中,年紀在五十歲以上者佔了64.5%,其中,50~59佔27.1%、60~69佔27.8%、70~79佔8.8%、80以上佔0.8%。
相對於這個龐大的老人兵團,年輕世代加青壯世代(20~49歲),僅僅佔了35.5%。其中,20~29歲的新生代生力軍所佔比例不到3%,實際數字為2.4%。
往好處看,是日本人比較長壽,也比較勤奮,所以即使上了年紀也閒不下來,直銷事業正好是一個能交朋友、有事可做還能用產品養生、用獎金養老的老人出路。然而,如果用比較嚴肅的角度看,這種以老年人為主力的直銷人口結構,無疑就是荒誕人口結構的一個典型結果。
年輕人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像寶貝 另外一個事實則是,日本直銷界心態與思維改變的速度遠遠跟不上人口結構的改變,很少人真正站在現代年輕人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需求,因此,前輩們口中直銷可以致富,直銷可以保健,直銷的倍增原理是最好的商業模式等等,這些過去三十年十分動人的話術,根本無法打動當代的日本年輕人。台灣的現況或許沒有日本那麼嚴重,然而,不婚與不育現象高漲的台灣,步上日本後塵也只是早晚的事。
事實上,有很多台灣直銷公司早已出現世代斷層,而且情況每年日益加劇。
我們雖不能認同某些直銷公司創辦者那樣對老年人的戰鬥力有所偏見,公開建議直銷商敬老病號而遠之,但是,一家直銷公司如果不能持續引進新生代,那麼長期沒有新血輪加入的結果,就會跟日本一樣,有六成四以上的直銷人口超過五十歲。
如果改變現代年輕人相對困難,為什麼直銷界不能主動走進現代年輕人的內心世界,聽聽他們真正的心聲,看看他們急切的渴望,然後,將直銷事業與這些心聲、渴望接軌,創造出一個可以吸引年輕世代的新價值,讓直銷行業可以持續引進新血、永續蓬勃。
現代年輕人或許很草莓、很尼特、很宅,但是,這是他們的特質,不久之後,他們也將帶著這些曾經被父執輩投以輕蔑眼光的特質主導整個社會。
不論是草莓、尼特還是宅,在稀有而珍貴的現實下,年輕人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像寶貝,直銷界豈能像從前一樣輕率的任令這一群稀有寶貝落入推荐、加入、陣亡、排斥的輪迴之中?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