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不動,小心「經濟艙症候群」!
分類 / 直銷人物
作者 / 張佩瓊
期數 / 第99期
久坐不動,小心「經濟艙症候群」!
朗讀:
內文: 早在1980年代,英國醫學界就已發現「經濟艙症候群」的危險性,當時在機場或飛機上所發生的暴斃案例中,約有18%被診斷出為此一病症。而日本醫科大學的牧野俊郎教授亦指出,東京成田機場平均每年會出現100~150名「經濟艙症候群」的受害者。就如同國際飛行安全中心主任凱漢所說的,這是飛機旅客常發生的問題。
血栓引起不適,嚴重會致死
所謂「經濟艙症候群」,指的是因為長時間久坐或活動不足,引起腿部形成血凝塊,即「靜脈血栓」;如果這些凝塊隨著血液循環至胸腔,可能會造成肺靜脈阻塞,而引起「肺栓塞」,導致呼吸困難或心肺功能停止;嚴重一點的,還會要命!由於特別容易發生在座位狹窄的經濟艙,才被稱為經濟艙症候群。
目前醫學界還不清楚血栓發生的真正肇因,也不能確定坐著不動多久,就會發生這種現象;但是,早在1856年,「血栓之父」非爾紹 Rudolf Virchow 就已經發現血液循環不良、靜脈血管受傷,與血液由液態變成果凍狀的凝結現象,是導致血栓的三大原因。不過後來又有研究顯示,在多數血栓患者體內發現缺少防止血液凝結的蛋白質。
根據血栓問題專家麥班醫師表示,常人中約有3%~5%的人,特別容易發生血栓,也就是說「先天性血栓傾向症 Thrombophilia」很有可能才是真正的致命因素。但問題是,許多發生「經濟艙症候群」的人,事前一點都看不出有任何徵兆!而且,許多發病者,還都是30~40歲的青年人。
久坐不動易有危險
雖然,尚不能確定搭飛機比起其他活動,更容易引發血栓;不過依據「The Lancet刺胳針」上的研究報告表示,飛機在高空中,機艙內的氣壓大約會比地面低上0.7~0.8度,使得人們的血液加速凝結。而氣壓變低時,人體血液中的氧氣會不足,容易引起昏迷、心臟病發作。
其實,除了搭飛機外,任何需要久坐的活動,都有引發血栓,導致「經濟艙症候群」的發生。日本東京慈蕙醫科大一山正仁醫生的研究發現,平日若姿勢不良,也很可能會引發「經濟艙症候群」。這表示,包括:搭乘比較寬敞的艙等、搭船、搭車,甚至於打麻將、電腦族、飆網族等,只要一坐下來3、4個鐘頭動都不動的,基本上都會提高引發的危險度。
也許有人會認為,自己正值壯年,而且身體一向健康,不必太過擔心。事實上,已發生過不少「經濟艙症候群」的案例,年齡都在30、40歲上下。所以千萬不要自恃年輕健康,就掉以輕心而釀成大禍。
「經濟艙症候群」也有所謂的高危險群。除了先天基因的影響及靜脈血管受傷外,中老年人、過胖、糖尿病和高膽固醇、高血脂的的患者,及老煙槍、孕婦等,原本就是比較容易發生血栓的高危險群。
適時走動有預防效果
既然久坐不動,最容易引起「經濟艙症候群」,要有效預防,自然是多起身動一動囉。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ecan Heart Association)前會長福斯特建議,每坐2個小時,一定要起來走動;甚至在座位上,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墊腳尖、小腿前後交叉擺動等動作。此外,如果搭乘交通工具,也不要把行李放在前面坐位的下方,讓腿部有活動空間。
日本琦玉醫科大學心臟病中心松村誠也表示,多喝水也可以預防血栓發生。因為多喝水,有助於維持正常血壓,也可以補充身體失去的水份,改善缺氧狀態。也有部分醫師認為,搭機前數小時服用阿斯匹靈,可以減少飛行時發病機率,不過尚未經過實驗證實,僅能供作參考。
不過,不管如何,一旦發現下腿部有疼痛、發紅現象,甚至久坐後有呼吸困難、頭暈情況出現,就要特別小心,這很可能是血栓的前兆。總之,坐太久,記得多起來動一動,可常保健康喔!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