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生命樂無窮
分類 / 成功法則
作者 / 陳建宇
期數 / 第28期
品味生命樂無窮
朗讀:
當直銷世紀月刊在樓下國聯書局上架時,我便接到一通電話,男性而渾厚的嗓音:「陳老師在嗎?我是他的讀者……能不能請他告訴我們……怎麼樣才算是自知自覺直銷事業的本質與形式?因為我個人也有一些下線,組織算是建立得不錯,而他們基本上有三種心態,用阿兵哥的術語是菜鳥、中鳥、老鳥。
「菜鳥的心態是反正直銷事業嘛!免經驗、低風險、好賺錢、有樂享。中鳥的心態則認為直銷事業嘛!就是數字的遊戲,把數字搞大了就對了。像我應該是老鳥心態嘍!錢賺到了,人也有了,但我無法忘情於跟下線(顧客)相處的充實感、滿足感。一種被信賴的感覺,我上癮了,到最後,真的錢都不重要了。而我有信心,讓我的下線也都變成老鳥。」
「但我的下一步呢?有沒有一套直銷哲學(理),讓我們都變成天地一沙鷗、超越時空的岳納珊?」
這是我所聽到的,一通坦誠而令人動容的電話。奇怪的是,他怎麼知道我的電話?
還源與究幻
景德傳燈錄裡有一則公案,我名之為「還源與究幻」,也就是白話文「回到源頭與看透幻相」的意思。基本上,可以用來回答上述的問題,各位不妨泡一杯茶,好好的品味。
話說天台山國清寺靜上座,遇到玄沙和尚時,他正在開示大眾說:「你們所有的人一生參究,只要能夠像死了爹娘一樣的,我保證你參究得透!」(古文為「汝諸人但能一生如喪考妣,吾保汝究得徹去!」)
這時靜上座便輕足悄聲地來到跟前,出語問他:「可是儒教中說不得以已知的心念來揣測衡量如來無上的知見,又怎麼說呢?(古文為「只如教中不得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知見,又作麼生?」)
玄沙回答:「你說!參究得透地已知的心念,還揣測衡量得到嗎?」(古文為「汝道!究得徹底所知心,還測度得及否?」)
靜上座從此信入與究實在去做。
後來居住天台三十餘年,不曾下山,博覽綜合戒律、禪定、空慧之學,操行高潔不同俗人。禪定寂靜之餘,常常閱讀當時的藏經──龍藏,所以遠近的人士都欽佩仰重他,尊稱他是大靜上座。
曾經有人問他:「弟子每當晚上靜坐,心念紛飛,不知道有沒有攝住鎮伏的方法?希望師父有所開示教誨。」(古文為「弟子每當夜坐,心念紛飛,未明懾伏之方,願垂示誨。」)
靜上座回答說:「如果夜間靜坐心念紛飛,正好將紛飛的心念用來參究紛飛的地方,參究到無處,那麼紛飛的心念又在那裡呢?返回來參究參究的心,那麼能夠參究的心又在那裡呢?又能夠照見的智慧本來空寂,所照見的境界也是寂滅的心。寂滅而不就是寂滅,源於沒有一個能夠寂滅的人;照見而不就是照見,源於沒有一個所照見的境界。境界與智慧都是空寂的,心智念慮自然安祥,向外不再追尋枝枝節節;向內不再住著任何定境,二元對立的模式都泯滅了。活潑天真的本性怡然呈現,這就是我們回到源頭的主要方法。」
(古文為「如或夜間安坐、心念紛飛,卻將紛飛之心以究紛飛之處,究之無處,則紛飛之念何在?返究究心,則能究之心安在?又能照之智本空,所緣之境亦寂。寂而非寂者,蓋無能寂之人也;照而非照者,蓋無所照之境也。境智俱寂,心應安然,外不尋枝,內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乃還源之要道也。」)
靜上座因為看見佛教一切如幻的義理,便講述了一首詩詰問來參學的人:「假如說身、心、現象都是虛幻的存在,我們做了什麼過錯、惡行應該沒有任何關係才對,為什麼我們所做的種種行為都有它不會忘失的業報呢?而必須藉著佛陀的慈悲大興接引、循循善誘呢?)(古文為「若道法皆如幻有,造諸過惡應無咎,云何所作業不忘,而藉佛慈興接誘?」)
那時,有小靜上座回答說:「如幻的生命存在興起如幻的營生行為,陷入車輪一般(無始終的)如幻的重圍;如幻的營生行為能夠招來如幻的業報,身心為它所懲治;不明了一切的發生都是如幻的,因而種種如幻的存在都成為痛苦;當你覺知到一切如幻,在身、心如幻當中,就不再會有任何自我的增添與造作。」(古文為「幻人心幻幻輪圍,幻業能招幻所治,不了幻生諸幻苦,覺知如幻幻無為。」)
大、小靜上座最後也都逝於天台山,現今國清寺的遺址仍在那裡呢!
公案的啟示
究竟有沒有一套直銷哲學(理),讓直銷領袖們都變成天地一沙鷗、超越時空的岳納珊呢?
從上述的公案,我們得到的啟示是有的。但首先必須參究生命的本質與形式,一如玄沙和尚、小靜上座之所為,才有可能。
而什麼是參究呢?不外乎看著我們這個生命(世間)的「有」─身心內外的種種與呈現─問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而不下任何判斷與解釋,只是持著疑問的眼看著!到最後,身心內外任何一個「有」,或「有」的呈現,恰巧都是我們不下判斷和解釋的疑問。
總之參究的意思就是絕不從已知的念頭(包括知識、情緒、意志、經驗)中去取得任何答案,絕不!否則,你所發現的真理也只是想像或者是你的欲望。
所以,當玄沙和尚對著大眾保證:「汝諸人但能一生如喪考妣,吾保汝究得徹去!」便遭到大靜上座的質疑:「只如教中不得以所知心測度如來無上知見。又作麼生?」
妙就妙在玄沙是下過參究工夫的過來人,猶如天地一沙鷗、超越時空的岳納珊,就此揮出一『棒』:「我道!究得徹底所知心,還測度得及否?」這一說使得大靜上座信入參究的良方,下了三十餘年的工夫。
影響所及是他日後的教法,所謂還源之道也:「如或夜間安坐心念紛飛,卻將紛飛之心以究紛飛之處,究之無處,則紛飛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則能究之心安在?」你看,這豈不是玄沙的遺風:「究得徹底所知心,還測度得及否?」
當然,更重要的是大靜上座的親見:「又能照之智本空,所緣之境亦寂。寂而非寂者,蓋無能寂之人也;照而非照者,蓋無所照之境也。」這個真是自知自覺生命形式與本質的最佳證言。
當人一期的生命未了,身心卻已來到「境智俱寂,心慮安然,外不尋枝,內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的解脫狀態,其樂如之何也?是深深值得直銷領袖們再三體會的。
擱筆之前,我想從小靜上座回答的:「幻人興幻幻輪圍,幻業能招幻所治,不了幻生諸幻苦,覺知如幻幻無為。」再進一步,提出一首打油詩,以作為在一切峰頂之上的岳納珊的『直銷哲學』:
幻人興幻幻無為 幻業能招還源樂
還源之樂樂何為 覺知如幻幻參究
翻成白話文,如下:
「如幻的生命存在興起如幻的直銷事業,沒有任何自我中心的增添與造作;如幻的直銷行為能夠招來回歸生命源頭的快樂;回歸生命源頭的快樂,能做什麼啊?啊!覺知身心如幻卻又興起如幻的參究行為。」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