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直銷熱,熱過頭了嗎?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66期
校園直銷熱,熱過頭了嗎?
朗讀:
直銷進軍校園的事件時有所聞,所引起的效應,多是一面倒的大肆撻伐,責備直銷業者不應將目標對象鎖定為思想未臻成熟、未辨是非的學生族群。直銷進軍校園的舉動,不僅會讓學生因將重心置於商業活動上而疏忽了讀書的本分,學生加速社會化、校園瀰漫商業氣息的結果,更會使得社會風氣偏向急功近利。
4月底,台北市議員李慶安痛批,直銷風氣盛行於校園之中,導致學生價值觀產生混淆;更有甚者,竟有教師也從事直銷工作,要求學生回家向家長推銷產品,引發更多弊端。
直銷帶來的正面效應
而就在李慶安議員的質詢下,教育局局長郭生玉當場宣示,若發現學校師生從事直銷業務,將予以記過、警告或撤職處分。
由李慶安的質詢事件看來,社會大眾對校園直銷可謂反感到了極點,直銷進軍校園,難道真的沒有任何正面意義嗎?直銷商面對學生下線時,用的是什麼樣的輔導方式?校園直銷,究竟恰不恰當?
以學生身份從事直銷工作,裘凱宇不否認,當初加入直銷主要是受到收入及環境所吸引;所謂環境,指的便是「可供個人發揮的舞臺」。而當他決定用心經營直銷事業的那一刻起,即告誡自己,絕不可以忽略課業,而妥善運用時間管理的結果,裘凱宇很自豪地說,他的課業完全沒有受影響。
與直銷接觸以來,裘凱宇自認為獲得諸多成長,他學會時間管理、待人接物的正確態度,了解形象的重要、知道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凡事全力以赴,種種的成長,使裘凱宇比同儕更為成熟。
而站在直銷商的立場看學生,裘凱宇認為,學生的人格特質還未成形,可塑性很強;再加上學生沒有身段問題、也沒有家庭及社會包袱,只要直銷領袖用心坫養,學生線可以很快地成為組織中的核心團隊。但也因為學生的彈性太大,作法與觀念的灌輸更顯重要,一個不慎,就可能種下誤解的因子。
雖然外界認為校園直銷為道德所不容,但仍有人親身體驗,並自其中獲得非物質方面的成長。
而不論校園直銷帶來的是正面意義多,或是負面效益大,這確實是一個存在已久的現象。在輔導學生下線時,直銷商是否真如外界所想像,完全以金錢導向、要求學生放棄課業瘋狂地投入呢?
培育計畫以建立心態為要
魏艷雯認為,學生就像一張純潔的白紙,從事直銷工作其實並無不妥,但直銷領袖應有所體認,由於學生正值成長階段,若不好好培育,將會禍延其未來,所以,既然要推薦學生下線,直銷領袖就應該灌輸學生正確的心態與觀念。
在魏艷文的組織體系中,雖然也有學生,但多數為消費型下線,若遇上真正想從事直銷工作的學生,魏艷文才會格外化時間轉導、培育其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並給他一個可以學習的環境。
面對學生下線時,周金生表示,輔導的重心應置於正確心態的建立上,因此,他常會告知他們,從事直銷工作,金錢的獲得只是其中的附加價值之一,以學生的身份接觸直銷,應著眼於其他方面的獲得,如以積極正面的態度看人生、拓展人際網絡等等;若真的有心從事直銷工作,應當先充實自我,繼而釐清個人企圖追求的目標後,再分階段達成目標,絕不是貿然投入所有時間及心力。
林弘展的輔導方式也是從心態建立起,他認為,經營的理念不會因為輔導對象的身份不同而有所改變,同樣要從使用商品、分享概念做起、同樣要了解下線的需求、為他做好妥善的目標規畫,而非一味地要求業績。唯一不同的是,面對學生時,林弘展認為,學生對時間管理的需求尤甚於其他下線。
學生市場並非終極目標
其次,林弘展會教導學生適合校園的從事技巧,產品低單價便以銷售為主;產品價格高,碰巧學生又具備領導魅力時,林弘展便會建議學生做組織,但是,並不是所有學生都具有八面玲瓏的交際手腕,此時,不妨向上推薦。
裘凱宇輔導學生下線時,主要由兩方面搭配進行,一是社團性的整合,一是專業化的訓練。
所謂社團性的整合,用的便是校園柔性、軟性的切入方式,吸引一群學生後,直銷商要能提供一個快樂、無壓力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樂於參加,並從中得到成長。
推薦下線,最好要一代強過一代,若只一味推薦學生下線,只會一代不如一代,畢竟學生的社會歷練不夠、發展有限;因此,直銷商要能在一群學生中挑選出少數具有適合特質的學生,輔以專業化的訓練,提升其素質及概念,使不僅能吸收學生,也能吸引社會其他階層人士。
正當的直銷經營者都企盼直銷能更好,因此在面對未來的中堅份子時,相信每個人都戰戰兢兢,深怕臭了直銷的名,在這樣的情況下,何以一般大眾仍視直銷為禁忌,認為直銷必會給學生帶來不當的影響呢?
校園直銷的省思
季野認為,社會大眾是否了解直銷、又用什麼樣的眼光看待直銷,是決定他們反不反校園直銷的主因。
從直銷產業的特殊性來看,只要有人願意加入,直銷隨時敞開雙臂歡迎,也就是說,市場的形成是不可抵擋,且自然而然發生的。
季野進一步指出,學生玩股票、搞房地產、開餐廳的情形屢見不鮮,卻未曾遭遇任何的反對,直銷也只不過是行銷通路的一種,何以所有人皆視其為洪水猛獸?這樣不公平的待遇,令人無法理解。
面對這樣的現象時,直銷人要做的不只是痛心,更要自我反省,所作所為是否有缺失,若有,改正之;若沒有,則直銷人更應積極宣揚正確觀念,讓社會大眾了解何為真正的直銷,這才是面對問題時的解決之道。
在校園內從事商業行為確實具有爭議性,但是,當其他商業行為如股票、房地產都能為社會所接受時,為何直銷獨被排斥在外?背後的問題在那裡?直銷人除自我檢討之外,更應擔負起導正誤解的責任,使直銷能被人了解、被人接受。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