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必勝的創新思維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周由賢
期數 / 第150期
直銷必勝的創新思維
朗讀:
周由賢
歷經20多年來的辛苦耕耘,台灣直銷產業在2003年創下歷年的營業高峰,達520億元;據了解,2004年,各大公司也都交出一張漂亮成績單,普遍皆有二位數的成長。
根據ACNelson最新的調查顯示,對直銷持正面看法的人,已從1998年的33%,成長至2003年的48%;直銷從業人員對工作的滿意度也達到70%。可以說,不論是形象、整體業績、人員素質、參與率、產能及對社會的貢獻等各方面表現,台灣直銷業都已具備與世界接軌的實力。
如果以產業成長曲線圖來看,毫無疑問,我們已站在首波高峰上,而挑戰下一波高點的利器在那裏?我認為,關鍵還是在「創新」。
創新讓你走在變革之前
「這世界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改變。」,第二個千禧年才過5年,我們所處的經濟環境已大不相同:新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顧客年齡層結構改變、資訊科技的衝擊、產品生命周期加速及利潤下滑等等因素,在在都考驗企業領導者的經營智慧。
當代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說:「你沒辦法阻擋變革,只好走在變革之前。」,而如何「走在變革之前」?很重要的,你必須要有創新的思維與做法。
什麼叫做創新?根據大師的說法,創新包括三個意涵:
(1)改變資源的產出、增加價值。
(2)改變資源給予消費者的價值與滿足。
(3)新事物、新理論的發明或發現,對人們做出貢獻。
杜拉克在其著作「創新與創業精神」(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一書中提到:「創新是創業家的特殊工具;他們藉著創新,把改變看做是開創另一事業或服務的大好機會。」他也強調,創新是一種組織化、系統化與理性化的工作,必須靠嚴謹分析,而非直覺。也就是說,靈光一閃或靈機一動固然會產生創意,但如果缺乏系統化的嚴謹分析,則很難有創新的成果。
創新來自多元深入的學習
例如,帶動現代科學革命、今年剛好滿100年的「相對論」(1905年提出),是愛因斯坦潛心研究物理學、熱力學和統計力學的成果;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雖是因看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而觸發靈感,事實上,他早在劍橋大學求學時,就受到著名數學家巴羅教授的引導,在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等課程上下很大的功夫。
14、15世紀為歐洲文明帶來新學習與新價值的文藝復興運動,更是一個成功創新的典範;當時統治義大利佛羅倫斯城邦的富商家族麥迪西(1434年~1737年),以引進不同文化來突顯財力地位,於是包括藝術、音樂、建築、雕刻、科學等專家匯集當地,使佛羅倫斯成為當時歐洲的文化重鎮,各種人才的相互學習與激盪,因此促成了歐洲文藝復興,對當時及後代的藝術、文學及科學思想,帶來重大啟發。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創新」絕非空想、幻想,絕大多數成功的創新始於改變,紮根於多學習、多研究、多思考、多動腦。創新可以來自特定專業、單一領域,也可以是多領域知識匯集、交流的成果,身處多元、多變的經濟時代,我的看法是,不論企業或個人,出奇致勝的創新,應該是「不侷促在以原本產業中的專業知識去面對挑戰,必須跨出領域,透過學習、借力使力,利用不同的知識來源,激盪原有的專業。」
3大必勝的創新思維
全球知名的策略大師麥克‧波特(Michael Porter)在其著作「競爭策略」中提到:「企業必須持續不斷的了解自己的產業、了解競爭對手,並永不止息地去發掘提升或改善本身競爭地位之道。」
毫無疑問的,創新思維一定要從本業(根本)開始。在此基礎概念下,我認為企業領導者需具備的創新思維有三:「差異化」的定位;學習強化核心競爭力;科技化的溝通模式。
.「差異化」的定位:「差異化」是一切行銷策略的基礎,而要能彰顯你的與眾不同,就必須先有效定位;一個缺乏差異化定位的企業,很難在市場建立知名度與競爭利基。相對的,一個定位模糊或缺乏優勢的公司,也必須重塑形象、重新定位才能浴火重生。
仔細想想,你的企業與眾不同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可量化的產品科研實力、獨一無二的科技專利或美善誠信的文化、價值觀,就如同「從A到A+」作者金‧柯林斯(Jim Collins)所說,「企業創新不忘守恆。」企業致勝要訣之一,在緊守歷經時光淬煉而益發燦爛、最持久也最能代表企業特色的東西(守恆),將之發揚光大、創造差異化。
.學習強化核心競爭力:生物學家發現,當螞蟻發現食物時,會有兩隻同時離開巢穴,分別走兩條路線到食物處;較快回來的那隻,其他同伴就會循著牠釋放的化學激素,走較短的路線去搬食物。
螞蟻的化學激素,就如同本業中的專業知識,企業組織每天所做的,就是將這樣的know-how傳承,有效地擴散、複製下去。然面對日益多元、變化無常的環境,你只想像螞蟻般,循同一路線、緩慢少量的搬東西嗎?假設螞蟻能和蜜蜂成為合作夥伴,一同搬運食物呢?我要說的是,在某一領域的專業是協助我們在此領域創新的切入點,但也可能讓我們不自覺的陷入專業常軌,形成經營上的「隧道視野」。
因此,即便已擁有差異化定位,卻非企業永續的保證,對企業領導者而言,除了專業之外,必須進入跨領域的學習,擴大知識來源,利用不同知識來激盪原有專業,才能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帶領公司開創未來;對組織來說,則要設法讓不同領域的人聚合,設立共同目標、相互激盪,激發跨領域的創造力。
最近,我發現產業中有不少公司經營者不僅本身重返學校進修,還帶動公司內部的學習風潮,讀書會或其他研習課程成為公司定期且重要的年度規劃。我深信,不論是企業、組織或個人,如果「學習」能成為一種「習慣」,將永遠不怕失去競爭力。
.科技化的溝通模式: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茲曾說:「相較於八
○年代的服務及九○年代的企業再造,21世紀的企業競爭力只在兩個字--速度。」,事實上,對直銷業而言,直銷倍增的魅力也在「速度」這件事,要發揮「速度決定一切」的力量,我認為除了建立大量且具行動力的組織團隊外,學習、善用科技工具更是必備要件。
「網路是未來市場上生存和成功的關鍵。」這是行銷大師艾頓伯格(Elliott Ettenberg)在2003年給行銷人員的建言。在市場上,直銷業面對的是各種通路的挑戰,唯有學習駕馭科技,並讓科技成為有效服務顧客和企業管理的利器,充分結合人際網路與網際網路,才能加快「倍增」速度、立於不敗之地。
我也樂見在產業中已有許多企業領導者投注心力,透過各種內部溝通管道,教育旗下直銷商踏出「事業e化」的腳步;在講求速度的時代,唯有學習科技化的溝通模式,才算真正邁向零時差、無國界的事業經營之路。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