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失業的陰影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103期
走出失業的陰影
朗讀:
有句老話說「天無絕人之路」,有手有腳是不會餓死的,最怕存著好逸惡勞心態,或者不願「由奢入儉」,困陷在自築的牢籠中。當大家眼睛只望著高處,心中只想著「昔日的美好時光」,我們反而要進行逆向思考。
內文: 在社會福利政策尚未發展到合理的失業救濟之前,失業是個嚴重的威脅。我在荷蘭教書時,與當地的朋友談過相關的問題,發現他們不愧是已開發國家,失業救濟的制度十分完善。但是,這些救濟所需的錢來自何處?主要來自每年的稅收。荷蘭的賦稅規定使中產階級以上的人,大約要交出所得的百分之四十五。由此連帶影響許多人的工作意願,對國家的整體競爭力產生負面效應。
積極心態,度過失業低潮
當前經濟不景氣,失業率節節高升。萬一找不到頭路,怎麼辦呢?美國政府在發給失業救濟金時,會要求失業者接受短期訓練,培養一些專長,以便在局勢好轉時,重新投入職場。我們有一句老話,「天無絕人之路」,有手有腳是不會餓死的,最怕存著好逸惡勞的心態,或者不願「由奢入儉」,困陷在自築的牢籠中。
電視新聞多次播出有關菲傭與泰勞的報導。他們在台灣打工一段時間,臨別離台歸國時,忍不住大聲讚美:「台灣是個賺錢的天堂!」他們回到自己的國家,常常搖身變為當地的有錢人。但是,我們願意考慮做他們的工作嗎?大家的胃口養大之後,眼睛只望著高處,心中只想著「昔日的美好時光」。這是人之常情,但是正因為大家都這麼認為,我們反而要進行逆向思考。
譬如,現在做生意要更用心了。以目前最熱門的網路咖啡店為例。短短一年內,全省就開設了4000家。每天大約有十幾萬青少年出入其中,全年營業額達到80億元。既然這是新興的行業,吸引的顧客多半是在學的青少年,我們就要從提供金錢的家長角度去設想。事實上,許多家長並不反對自己的子女去網咖消費,但是他們擔心的是子女的身心安全。就像小學生需要安親班的照顧,中學生在網咖如果能有正當的休閒與娛樂,也可以省去不少麻煩。我們可以預期將會有品質保證的網咖連鎖店出現。
重新出發,發現生活趣味
其次,失業所涉及的不只是沒有收入,還會因為失去工作場所與工作夥伴而覺得心理上的孤單。說到孤單,其實是現代人共同的感受。美國有越來越多的人,靠著電腦科技專長,可以在家上班。如果這是未來趨勢,那麼孤獨感似乎是我們必須面對及克服的挑戰。暫時從職場退下來,不妨重新思考生涯規劃的問題。譬如,在事業方面,是否趕緊培養新的專長,使自己具備更強的競爭力,以便在下一波經濟復甦時,先馳得點。又如,在家庭方面,是否趁機與家人多作溝通,經常團聚,感受人類原始而自然的親密之情?同時,在自我成長方面,是否
花些時間照顧自己心靈上的需求?翻閱一些早就想看的書,聆聽許久沒接觸的音樂,約知心好友相聚,重溫昔日的情誼。
究竟人應該「為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呢?如果上班期間
所側重的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那麼失業期間可以思考「為了生活而工作」,亦即要以生活本身為目的,至於是否工作則要靠機緣了。譬如,大多數人退休之後離開了職場不再工作,但是生活依然要進行下去。怎樣使沒有工作的生活也能妥善予以安排,並且使它充滿趣味,就是我們遲早要學會的功課了。
人生裏的成敗得失,原本就有許多難以預料的因素。我們如果面對失業的威脅而覺得憤怒,不妨想想有些人在青少年或中年階段就陷於嚴重的病症壓力下
,他們不是更有權利抱怨嗎?從整體的角度看來,某一時期的挫折是否值得,往往要依後續的發展而定。我們既然認定了台灣的經濟低潮只是一個過渡階段,就不必太在意。這樣的一次體驗不能讓它白白過去,一定要學些教訓,修正自己的人生態度,調整自己的生活腳步。
也許10年、20年之後,當我們被人問到「上次經濟不景氣時,你在做什麼?」這樣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坦然回答:「我在準備自己重新出發,並與國人共同渡過了難關!」 (本文作者為台大哲學系教授)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