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積極思想也須積極行動
分類 / 成功法則
作者 / 韓榮華
期數 / 第43期
有積極思想也須積極行動
朗讀:
享譽全世界的最大成功訓練機構曾提出成功的三大要素,其中一項就是「積極思想」。很多人誤以為積極思想僅是往正面或好的方向去想就可以,其實這樣還不夠,因為過分樂觀或鄉愿式樂觀,只是為自己目前的困境尋求一種心理解脫罷了,了不起給別人一種好的假象,實質上已不堪一擊。
國父 孫中山先生一生的事蹟,可說是積極思想的實踐者,他曾說:「思想會形成信仰,信仰則會產生力量。」透露出積極的思想本質上是一種能量,可以摧毀我們眼前的任何障礙。
積極思想面對人生
起初思想可以給我們信心,藉著經驗的鍛鍊,從信心發展出信念,而強而有力的信念則會形成堅定的信仰,促使我們奉獻既有之生命,直到任務完成為止。
強調積極思想,其實是因為大多數人在面對人生的挑戰時,太容易喪失信心與堅持;失敗者多數是消極、得過且過、堅持不到最後一刻、思想負面、害怕,所以,才以積極式的思想來對照改變。很多人以為只想好的一面就是積極思想,我個人認為,這只是其一而已。
古人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增益其所不能。」意思是為了鍛鍊一位強者,上天會給他多方的磨練,若要成功,就一定得通過層層難關與考驗,唯有在幾乎沒有希望或僅剩最後一口氣時,仍然對前程及未來抱持信心的人,才配稱擁有積極思想者。
一位積極思想者,須具備下列幾項特質:
1.愈挫愈勇、不畏艱難。
2.堅持到底,不管別人怎麼對待,仍然向前衝。
3.每天自我激勵,相信夢想一定會實現。
4.當別人盡力、賣力時,他奮不顧身、賣命去幹。
5.當別人理性分析利弊得失時,他願意把握機會、先做再說。
6.時常說:「我可以,沒問題,我會,包在我身上」。
7.不怨天、不尤人,不會遷惡外在因素,不斷檢討自己、力求進步。
8.願意不斷學習成長、語氣肯定,百分之百自信滿滿。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古有明訓,要對人生懷抱信心,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對未知的事務有信心並不容易。耶穌基督的大弟子彼得,在神面前也曾3次不認主,可見即使神蹟展現在眼前,人心也會隨著環境變化而改變。
當一切順利時,誰不會樂觀進取呢?問題是外在因素變得更糟時,你還有多少信心與樂觀?當局勢轉變時,須快刀斬亂麻,該捨即捨,莫要留戀,這也是積極思想的另一種詮釋。
西方的觀點有時詮釋得不夠淋漓盡致,表面式的看法有時也誤導許多人,我推動成功哲學多年,認為積極並非是消極的反面定義而已;若以結果來說,積極式的思想是要帶來更好的成果,而非和過去一樣或更糟。也因此,你的人生若沒有比以前更好,事實上,你並不是一位真正的積極思想者,充其量,只是一位知道積極思想很重要的人罷了。
太多朋友對於成功只是知識的信仰者而已,連成功的大門都尚未進入。要擁有成功,就必須在身處困厄環境時逆流而上,接受環境最嚴厲的批判與考驗,願意就原先的信仰,堅持到底,才配稱作是一位積極思想者。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